《坟-摩罗诗力说》鲁迅关于浪漫主义诗歌流派的研究

这同样是一篇鲁迅作于1907年的论文,鲁迅自己在《题记》里也说,年轻时候“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所以这样一篇长达两万三千余字的文言文,阅读难度可想而知。

“摩罗”,来自梵文音译,也就是魔鬼,西方称为“撒旦”。“摩罗诗派”就是浪漫派,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洲,是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因为他们藐视传统,敢于斗争,被英国绅士斥为“撒旦派”,也就是“恶魔派”。“摩罗诗力”的说法,则是鲁迅对于日本学者“诗之力”、“恶魔之力”的援引。“摩罗诗力说”,也就是,论浪漫派诗歌的力量。

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但,人本以目裴伦(GByron)。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匈加利)文士”。裴伦,现在译作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曾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鲁迅在本文中主要介绍、评论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斯沃伐茨基、克拉辛斯基和裴多菲八位浪漫派诗人。

《摩罗诗力说》是最能体现鲁迅一生追求民主、自由,以笔为刀枪向黑暗社会宣战的文章,是“五四”运动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文章分为九个部分,一二三为总论,四至九为分论,九后半为结论。

第一部分。讲了古国暮气的由来。

遍读文明古国的文化史,往往到了后期萧条而衰落。文中举了印度、希伯来、伊朗、埃及的例子。为什么呢?“发展既央,隳败随起,况久席古宗祖之光荣,尝首出周围之下国,暮气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其煌煌居历史之首,而终匿形于卷末者,殆以此欤?”仰仗着老祖宗的荣光,趾高气扬,暮气沉沉,不思进取,自然就会变得愚昧而衰败。中国是不是也应该警醒呢?可以回顾过去,但要向前方迈进;可以怀念旧文化,但要奔向新前程。要发扬民族精神,就要先认识到世界的广博。“故曰国民精神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

这也是作者要介绍以拜伦为首的浪漫派诗人的原因。这些诗人“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正因为他们的诗歌都是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他们的精神才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第二部分。一开篇就振聋发聩。“平和为物,不见于人间。其强谓之平和者,不过战事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宁,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永久的和平是不存在的。短暂的和平,只是因为战争刚刚结束或者还未到来。表面的和平,底下仍然暗流涌动。西方的哲学家遥望未来,幻想未来有一个理想国。中国的哲学家则心驰于唐尧虞舜的旧时代,而古代的哲学家就神往于远古,比如老子的“无为而治”。可是进化的过程是一直向前、永不停止的。只有如“摩罗诗派”那样的抗争,人类才能生存、发展。

有人撄我,或有能撄人者,为民大禁,其意在安生,宁蜷伏堕落而恶进取,故性解之出,亦必竭全力死之。”撄是触犯的意思。人们想要平安地生活,宁愿蜷伏堕落而厌恶进取。所以天才一出现,人们就想竭尽全力把他毁灭掉。诗人就是那些触犯人们心灵的人。

在我国,诗歌一直受种种清规戒律束缚。“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搜集先秦时期至春秋中叶民间流传的各种诗歌,共计三千多篇,经过整理加工,把其中的三百零五篇汇编成册,这就是《诗经》。孔子编修《诗经》的宗旨是“思无邪”,“思无邪”意思是“引导思想走上正路”。“强以无邪,即非人志。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此界。”以“无邪”来强加约束,这就脱离了“诗言志”的本意。在牢笼和鞭策之下,诗歌哪还有什么自由呢?孤独的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社会也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从古至今,人们的心中都刻着“实利”这两个字。“不获则劳,既获便睡。纵有激响,何能撄之?”没有得到实利的人,就整日奔波劳碌、孜孜以求;一旦得到了,就昏沉入睡。即使有激昂的声音,又怎么能触动他呢?“夫心不受撄,非槁死则缩朒耳,而况实利之念,复煔煔热于中,且其为利,又至陋劣不足道,则驯至卑懦俭啬,退让畏葸,无古民之朴野,有末世之浇漓,又必然之势矣”。人们的心灵无法受到触动,不是枯死,就是萎缩。况且实利的念头,又好像火一般在胸中燃烧,而且所谓实利,又是那么卑劣、微不足道的东西。这样,人们就逐渐地变得卑鄙、懦弱、吝啬、退让、胆怯了。他们没有古代人民的纯朴粗犷,却有末代人的势利、刻薄,则又是必然的趋势。

以上这一段话,让人看得惶恐不安、冷汗涔涔,简单翻译了一下放在上面。至于鲁迅说到诗歌可以改变人的性情,使人们变得真诚、善良、强大、敢做敢为,则是见仁见智的事。不过有一句话,他说的是不错的:“故不争之民,其遭遇战事,常较好争之民多,而畏死之民,其苓落殇亡,亦视强项敢死之民众。”那些胆小怕死的民族,他们的衰落灭亡,比那些勇敢强硬的民族更早。俗语说,战场上越怕死死得越快,是一个道理。

之后,鲁迅举了法国拿破仑战争中,1813年普鲁士反攻法国胜利的例子。在普鲁士的胜利进程中,就有德国诗人阿恩特创作《时代的精神》和柯尔纳《琴与剑》诗集,激励人民斗志的事例。

第三部分。

文学的功用,第一在于涵养人们的精神。“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第二在于有教育意义,这种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培育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精神。“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而其教复非常教,自觉勇猛发扬精进,彼实示之。”

拜伦崛起于十九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他的作品充满了破坏和挑战,被平和的人们所害怕。“桂冠诗人”骚塞攻击他和雪莱为“恶魔派”。骚赛青年时代一度思想激进,中年后却变得十分保守、趋附权贵。可见,鲁迅一直认为希望在青年人身上,是有道理的。

拜伦在诗剧《该隐》中表达了对上帝的质疑——“如果他创造了我们,他就无权毁灭!”“不要让它(指理性)屈服于暴虐的威胁,而盲目地去信仰,违背一切外部的知觉和内心的情感。要思想,要忍耐——在你自己的心中,筑起一个内在的世界,不受外来力量的支配。这样你就更加接近灵性,你自己的斗争就可以获得胜利。”拜伦假借剧中的人物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这也是他对自我的要求。

拜伦的这种离经叛道遭到基督徒的竭力攻击,而这种反抗精神恰恰是鲁迅最赞赏和推崇的。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作品。

1788年拜伦出生于英国,成年后游历四方。写作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叙事诗《异教徒》和《阿拜多斯的新娘》和长诗《海盗》、《莱拉》等。1816年10月,饱受争议的拜伦离开英国去往意大利,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续集、长诗《唐璜》以及三部诗剧《曼弗雷特》、《该隐》、《天与地》。这三部诗剧都是宣扬撒旦而反抗上帝的,“三传奇称最伟,无不张撒但而抗天帝,言人所不能言。

尤其是在《该隐》中,拜伦假借该隐之口说出,“上帝是一切不幸的根源”。“神为不幸之因。神亦自不幸,手造破灭之不幸者,何幸福之可言?而吾父曰,神全能也。问之曰,神善,何复恶邪,则曰,恶者,就善之道尔。神之为善,诚如其言:先以冻馁,乃与之衣食;先以疠疫,乃施之救援;手造罪人,而曰吾赦汝矣。人则曰,神可颂哉,神可颂哉!营营而建伽兰焉。”上帝的行善,先让人受冻挨饿,再给人衣服食物;先传播瘟疫,再施以援手;亲手造就了罪人,再说我宽恕了你。上帝创造了人类,但一旦人类违反了他的心意,就发洪水连同无辜的鸟兽、树木一起毁灭。然后人们顶礼膜拜:“神可颂哉,神可颂哉!”岂不是讽刺吗?

拜伦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他既喜欢拿破仑的毁灭世界,也喜欢华盛顿的为自由而斗争。大概是出身于海盗家庭的缘故,他后来独自去援助希腊独立运动。看到他,总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人,出生于阿根廷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

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拜伦的生平事迹。

拜伦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心怀侠义不平之气,却又傲慢放纵;他热爱独立自由,蔑视道德舆论,他与社会的冲突逐渐加剧。他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带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比如曼弗雷特,比如唐璜。

1820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如果一个人在国内没有自由可争,那么让他为邻邦的自由而战斗吧。”当时,意大利正为奥地利所统治,意大利人在“烧炭党”的鼓动下,密谋举行反对奥国的起义,拜伦也参与了此事。虽然起义很快就失败了,但拜伦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意大利人。1861年,意大利的独立终于实现,意大利缔造者之一马志尼曾说,“意太利实大有赖于裴伦。彼,起吾国者也!

后来,拜伦去往希腊,领导希腊独立运动。希腊当时受到土耳其的压迫和奴役。拜伦被任命为总督,掌握军政大权,但是党派纷争、将士内讧,内外交困使得拜伦异常劳顿。1824年4月18日,拜伦在希腊病逝。

鲁迅评价拜伦的一生,“索诗人一生之内閟,则所遇常抗,所向必动,贵力而尚强,尊己而好战,其战复不如野兽,为独立自由人道也”。拜伦崇尚反抗精神,一生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自尊而喜欢战斗,他的战斗是为了独立、自由和人道。他真诚坦率而百折不挠,他热爱战斗且绝不宽恕敌人,他的精神影响深远。我们发现,鲁迅与拜伦何其相像!难怪同样一生在战斗的鲁迅会那么喜欢拜伦了。

第六部分。主要介绍了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

雪莱于1792年出生于英国望族。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因为写了一篇《论无神论的必然性》的文章,被校长开除。他的作品包括诗篇《阿拉斯特》、《伊斯兰的起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英雄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火种送给人间,因此被囚禁,但他始终不屈服。《钦契》中,贝亚特丽斯设计杀死了她的父亲——荒淫残暴的钦契伯爵,然后从容走上刑场。

雪莱的诗作反抗了虚伪腐朽的旧势力,也必然为旧势力所不容,他遭到人们的孤立和排挤。1822年,他死于一场海上风暴。

鲁迅对雪莱的评价是:“况修黎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猛进而不退转,浅人之所观察,殊莫可得其渊深。若能真识其人,将见品性之卓,出于云间,热诚勃然,无可沮遏,自趁其神思而奔神思之乡;此其为乡,则爰有美之本体。”富于理想,品性高卓,勇敢前行而不退缩,只有莎士比亚和斯宾塞的作品可以和他媲美。

第七部分。介绍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普希金于1799年生于莫斯科。他的早期诗作受到拜伦影响,但又有所不同。他的诗中的英雄,带有俄国社会的某些特质。早期作品比较著名的有《高加索的囚徒》、《吉卜赛》。后来的伟大作品《叶甫盖尼·

奥涅金》风格独特、文采华丽,已经逐步摆脱了拜伦的影响。1837年,他与情敌决斗负伤后去世。真正的俄罗斯文学,是随着普希金一起发展起来的。而拜伦的浪漫主义思想,却又通过普希金,传给了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生于1814年。他的诗作开始模仿拜伦和普希金,后来也独具一格,同时思想上又接近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的作品有诗作《恶魔》、《诗人之死》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他与普希金有所不同,普希金继承了拜伦的厌世主义的外形,所以普希金最终屈从于沙皇的势力,走向平和;而他则一直奋战不退。普希金热爱祖国,而他更热爱乡野生活和人民。1841年莱蒙托夫死于决斗,年仅27岁。

第八部分。介绍波兰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支、斯沃伐茨基和克拉辛斯基。

密茨凯维支,出生于立陶宛的一个小村庄。作品有《克里米亚十四行诗》、《格拉席娜》、《华伦洛德》和长诗长诗《塔杜施先生》。他崇拜拿破仑和拜伦,与普希金过从甚密。

斯沃伐茨基的作品,大多是悲惨、痛苦的声音。密茨凯维支和斯沃伐茨基都主张以武力反抗敌人,而克拉辛斯基则主张以爱感化。不过相同之处在于,三个人的诗都在悲痛于祖国的苦难。正是在他们的诗作的感召下,波兰1830年爆发了反抗沙皇俄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最终起义被镇压。

第九部分。介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裴多菲1823年生于匈牙利的一个屠户家庭。他曾经做过演员、当过兵、流浪过一段时间。他的诗作大多宣扬自由、富于激情。人们熟悉他大多是因为他那一首著名的短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1848年,他投身到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力争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鼓舞士气。1849年7月,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鲁迅感叹道,“平日所谓为爱而歌,为国而死者,盖至今日而践矣。

文章的最后,鲁迅做了总结。以上介绍的八位诗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求之华土,孰比之哉?”这些诗人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献媚讨好群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的诗歌,激励了他们本国人民奋发新生,使他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反观中国,中华文明原本领先世界,到近代却逐渐衰落。这跟我们近代以来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精神衰亡是分不开的。

英国在十八世纪时,社会虚伪、宗教腐败、思想陈腐。这时,哲学家洛克挺身而出扫荡陋习、提倡思想自由;苏格兰诗人彭斯挑战权威、宣扬平等精神;拜伦和雪莱相继而起,如惊涛骇浪般冲击旧传统、旧制度;后来又有俄国人民诗人普希金、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等等,前赴后继,用他们的勇气和真诚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那么中国精神世界的战士在哪里呢?不是从未产生过,就是已经被大众扼杀了。那些奔波劳碌的人们只是忙于生计问题,精神却一天比一天地趋向衰颓。1907年的鲁迅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只是说,“顾既维新矣,而希望亦与偕始,吾人所待,则有介绍新文化之士人。”希望总是有的,当时能做到的,就是把国外的新文化介绍到中国来。

当时的鲁迅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成为那个孤独的战士,成为那个打破铁屋子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