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1896-1945),原名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沉沦》是一部私小说,表现了人物的变态性心理,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这部小说讲了一个受五四精神影响的日本留学生,他敢于反抗封建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在异国他乡,深受歧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青年,他渴望得到纯真的友谊和爱情,要求在两性生活方面得到自我解放的满足,然而祖国的贫弱却使他求爱不得,他所遇到的只是屈辱和冷遇,沉溺在无法排遣的孤独中,于是导致心理变异,尤其是性心理的变态,形成忧郁、多疑、自卑、多愁善感的性格。
主人公是一个自卑敏感的、孤独寂寞的、抑郁的、性心理变态的留学生。他孤独寂寞,“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他生活在孤独寂寞中,喜爱看书,喜欢独处于大自然,只有这样,他的孤独感才会没有那么强烈,在大自然里,他“觉得周围的草木,都在那里对他微笑”,他读诗的时候似乎于Wordsworth有着共鸣,“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
他终年活与自卑敏感之中,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味同嚼蜡,毫无半点生趣”,他甚至还觉得学校里的人都在凝视着他,他逃避学校的人和事,有时四五天也不去学校听讲;他无时无刻都活在自卑于敏感之中“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下课的时候,“他的同学说笑的说笑,谈天的谈天,个个都同春来的燕雀似的,在那里作乐,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他总疑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也不敢和别人交谈,他总害怕别人知道他是“支那人”。
他严重的自卑和抑郁心理无法排解,渴望自己有一个能了解他,陪伴他,让他不再孤独的女人,他渴望得到美好的爱情。他在日记里如此写道:“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得到美好的爱情,但他忧郁自卑的性格和作为一名弱国子民,得到爱情是很困难的,他最终变成变态的性心理。他日渐变态,偷看旅馆主人洗澡,偷听男女幽会。
主人公自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原因,一是他在留学生活中作为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收到排挤和蔑视。二是他处于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之中,三是他又都市怀乡病,这些都让主人公的抑郁症、妄想症和焦虑症越来越严重。这也反映了五四时期青年们集体面临个人苦闷感与苦闷氛围的冲突,个人寂寞感与摆脱寂寞感的努力,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积弱的中国对青年灵魂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