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人类的目的就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哲学课本说: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比我名气大的人说,人生发展就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
既然世界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分类,分类就是命名和标识……认识论如此重要,而深深依赖于认识认知的传播行业,最不应该轻视和犯错的基础学科,本就应该是认知本身。
沟通成本,是最大成本
然而,数年的广告行业经历表明,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沟通问题就随之而来。
或者是同事上下级间的沟通,或者是与终端消费者的沟通,或者是和客户和合作方的沟通,甚至是和自己的沟通。
而论及成本,也许,沟通成本是第一成本。显然,鸡同鸭讲经常是家常便饭,语言相通却沟而不通,已经成为营销传播领域的普遍现象。
沟通不畅已经成为沟通行业或沟通领域极难化解却高频涌现而难以化解的首类成本之一。
究其本质原因,我以为,语文素养的严重退化因素,首当其冲。
随时随地,都需要自我揣摩名词解释
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中,我包括身边的同事朋友,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交流的时候开会的时候提报的时候,高频次的说出“战略”、“战术”、“策略”、“技术”、“定位”、“使命”、“品牌”、“品牌化”、“创意”、“竞争”、“营销”、“消费升级”、“性价比”、“流量”、“经营”、“运营”……,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新概念旧词汇,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词,因为不同的动机目的或使用习惯从嘴里涌出,假如有可能做个统计,我不知道每一秒,同一个词语在全国范围内,不知有多少次的涌现机会。但如果说出的和听到的,不是一样的东西,也就是陷入语言相通而词语沟不通的鸡同鸭讲的怪圈里,想想都觉得恐怖。
诚然,每一个词语,因着语境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也不可能有数学公式一样的标准用意,但至少在营销传播领域,即便加上若干限定条件,也应该尽可能的让你说出的每一个重要词汇,有它相对规范和准确的行业语义定义吧。
比如,战略。
战略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有人说战略就是取舍和选择,有人说战略是矛盾转移和博弈,有人说战略是立足全局做出能够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的过程,有人说战略是为了实现经营使命而制订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不一而足。
也许以上的定义都没有问题,就好比描述战略本身就如盲人摸象,不同角度得出千人千面在所难免,但如果从尽可能更具规律性特质的表述方式讲,我更喜欢最后一个定义,因为它更符合“战略”本该与“企业”同层匹配的关系指称。
毛主席在著名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表明,战略问题就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置身于商业场景中,战争就是商业竞争,商业战略就应该是研究竞争的全局规律和路线的问题。
主席还说,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无独有偶,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也说,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对手,也不是为了区别于对手,而是为了获得利润。
我想,这也许才是战略这个词真正的定义,一如自古至今被战略家推崇的围棋艺术。
那么,立足和研究局部战役,打败对手和区别于对手的事情算什么事呢?
我想可能这又是关于“战术”的定义,一如象棋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