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去接孩子放学,像往常一样把车子停在距离学校两三百米远的路边,然后下车向校门口走去。
左手拿手机右手拿车钥匙,我沿着人行道向前走着,人行道的外边是一条水渠。这时已经有很多班级已经出学校了,三五成群的小朋友络绎不绝迎面走来。我赶紧加快了脚步,两个孩子可能已经到等候区焦急地等待了。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某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我的右手,或者我自己疏忽大意手松了,车钥匙就很容易掉进水渠,那车子就没法开走了。想到这,我马上把车钥匙放进了右边裤兜,这样就可以确保钥匙不会掉了。
这个突如其来又不经意的想法以及随后的动作,让我自己都深感意外——这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晚饭后散步的情景。我们散步的那条路边正在铺设供水管道,黑色的粗管子一根接一根排放在挖好的沟边,一向不安分的儿子放着好好的沥青路面不走,非要从管子上面走,任凭我和妻子催促他下来,他就是不听,还得意洋洋乐此不疲。
果不其然,没多久他就由于脚滑从管子上摔下来了,虽然速度不快摔得不重,从他痛苦的表情也可以感觉到滋味不好受。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于是跟他说起墨菲定律:如果一件事情可能发生,那么它就一定会发生。之前我也跟他说过不要在管子上面走,因为总一天会摔跤的,但他就是听不进去,总是回应我说不会的,理由就是已经走了很多很多次了,一次都没摔过。无论我怎么跟他讲墨菲定律,对他而言就是压根不存在的东西。
这一次我再说起的时候,他没有像之前的每次那样反驳我了,而是默默无语。不管他心里接不接受,起码不再强烈反对了,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可能正是由于我跟他讲得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受到了进一步教育,不断加深了对墨菲定律的理解,并且不自觉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之中。所以,我才有了刚才把车钥匙收进裤兜的动作。
我想,这也是重复策略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