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育儿书,还是教不好孩子?

很多父母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看过许多的育儿书,在亲子关系和育儿的道路上依旧感觉困难重重。

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说,都希望孩子能超越父母成为更优秀的人。于是,我们拼命“鸡娃”,在打造育儿的路上矜矜业业、不遗余力,但效果甚微。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将来孩子很大几率也会是什么样。那么想让孩子更好,首先得让自己变得更好,而《重塑自我》这本书,一定能让你如获至宝。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从心理基因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分析各种心理特质都是在人生哪个阶段形成,了解我们的各种缺点究竟从何而来,以及教会我们该用何种方法来改善和锻炼我们的心智。

只需对照目录,就能准确找到你想探究的问题,并且得到自测、分析、解答和改善方案,可谓是一本全能的自我诊疗方案,帮助你在深入了解自己之后,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获得人生的掌控权。

该书的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 曾在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 有14年的执业经验,还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正因为作者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才让这本书虽然所涉专业,却浅显易懂,丰富的事例让人有很好的代入感,改善方法也简单可行易操作。不但能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掌控自我,还能帮助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更好的助力,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1. 扬长避短,从认知自我开始

我们都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会对孩子有直接影响。作为父母,我们缔造的夫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环境。而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需要从认知自我开始。

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问答方式,绘制自己的人生轨迹心理地图,以此回望自己曾经走过哪些路,缺少哪些心理营养。

然后通过依恋循环模型,我们能够了解到,自己面对压力时的感受,会把原因归结为什么,又是如何处理压力的;遇到恶意时,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帮助也值得被帮助;会退缩还是会冲动行事。

这些经验和经历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稳定的人格和性格。而这些,都会像镜子一样,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清晰的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

如果孩子是种子,那么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方式,就是培育种子的雨露和养料,所结的果子都取决于从中吸收的养分。

2. 找到裂痕,让光照进来

没有人是完美的,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等等这些不完美,像是镜子上的裂痕,会映照到孩子身上,找出这些裂痕,就能避免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投射到孩子身上。

通过作者介绍的一些自测方法,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基因,看到自己人格的缺陷和弱点后,就可以深挖这些问题的来源了。

例如,遇事缺少主动性和能动性,追根溯源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于自己的过度“包办”,从而产生了依赖的性格。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想要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停止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包办”,让孩子得到更多生活中处理问题和面对困难的机会。

每个人的问题不同,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迹可寻的,通过书中的方法,追本溯源,寻找裂缝形成的原因,然后让光照进来。

正如加缪说的:“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残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

3. 重塑自我,映照出最好的孩子

既然找到了裂痕,也了解了裂痕的形成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补重塑,让自身成为一面瑕疵较少的镜子,才能更好的映照出孩子。

正如身体需要锻炼一样,我们的心理也需要健身。作者开设的“心理健身房”能帮助我们重塑不够完善的心理。对于自尊、自信、沟通能力、情商等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锻炼方法,并且建议,在进行刻意练习时,需要适当走出舒适圈,保持耐心、持续进行,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先完成,再完美。

结语

世上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那些优秀孩子的灵魂背后,都是父母有备而来的努力。

希望你拥有这本书,手中有工具,心中有信念,认知自己、重塑自己,成为最好的那个你,成为那面最好的镜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