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const、var的区别
(1)块级作用域: 块作用域由 { }
包括,let和const具有块级作用域,var不存在块级作用域。块级作用域解决了ES5中的两个问题:
- 内层变量可能覆盖外层变量
- 用来计数的循环变量泄露为全局变量
(2)变量提升: var存在变量提升,let和const不存在变量提升,即在变量只能在声明之后使用,否在会报错。
(3)给全局添加属性: 浏览器的全局对象是window,Node的全局对象是global。var声明的变量为全局变量,并且会将该变量添加为全局对象的属性,但是let和const不会。
(4)重复声明: var声明变量时,可以重复声明变量,后声明的同名变量会覆盖之前声明的遍历。const和let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
(5)暂时性死区: 在使用let、cons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使用var声明的变量不存在暂时性死区。
(6)初始值设置: 在变量声明时,var 和 let 可以不用设置初始值。而const声明变量必须设置初始值。
(7)指针指向: let和const都是ES6新增的用于创建变量的语法。 let创建的变量是可以更改指针指向(可以重新赋值)。但const声明的变量是不允许改变指针的指向。
区别 | var | let | const |
---|---|---|---|
是否有块级作用域 | × | ✔️ | ✔️ |
是否存在变量提升 | ✔️ | × | × |
是否添加全局属性 | ✔️ | × | × |
能否重复声明变量 | ✔️ | × | × |
是否存在暂时性死区 | × | ✔️ | ✔️ |
是否必须设置初始值 | × | × | ✔️ |
能否改变指针指向 | ✔️ | ✔️ | × |
深浅拷贝
浅拷贝:只考虑对象类型。
function shallowCopy(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let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let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制代码
简单版深拷贝:只考虑普通对象属性,不考虑内置对象和函数。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var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var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typeof obj[key] === 'object' ? deepClone(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制代码
复杂版深克隆:基于简单版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内置对象比如 Date、RegExp 等对象和函数以及解决了循环引用的问题。
const isObject = (target) =>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ypeof target === "function") && target !== null;
function deepClone(target, map = new WeakMap()) {
if (map.get(target)) {
return target;
}
// 获取当前值的构造函数:获取它的类型
let constructor = target.constructor;
// 检测当前对象target是否与正则、日期格式对象匹配
if (/^(RegExp|Date)$/i.test(constructor.name)) {
// 创建一个新的特殊对象(正则类/日期类)的实例
return new constructor(target);
}
if (isObject(target)) {
map.set(target, true); // 为循环引用的对象做标记
const cloneTarget = Array.isArray(target) ? [] : {};
for (let prop in target) {
if (target.hasOwnProperty(prop)) {
cloneTarget[prop] = deepClone(target[prop], map);
}
}
return cloneTarget;
} else {
return target;
}
}
复制代码
什么是中间人攻击?如何防范中间人攻击?
中间⼈ (Man-in-the-middle attack, MITM) 是指攻击者与通讯的两端分别创建独⽴的联系, 并交换其所收到的数据, 使通讯的两端认为他们正在通过⼀个私密的连接与对⽅直接对话, 但事实上整个会话都被攻击者完全控制。在中间⼈攻击中,攻击者可以拦截通讯双⽅的通话并插⼊新的内容。
攻击过程如下:
-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请求被中间⼈截获
-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公钥
- 中间⼈截获公钥,保留在⾃⼰⼿上。然后⾃⼰⽣成⼀个伪造的公钥,发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伪造的公钥后,⽣成加密hash值发给服务器
- 中间⼈获得加密hash值,⽤⾃⼰的私钥解密获得真秘钥,同时⽣成假的加密hash值,发给服务器
- 服务器⽤私钥解密获得假密钥,然后加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对浏览器的缓存机制的理解
浏览器缓存的全过程:
浏览器第一次加载资源,服务器返回 200,浏览器从服务器下载资源文件,并缓存资源文件与 response header,以供下次加载时对比使用;
下一次加载资源时,由于强制缓存优先级较高,先比较当前时间与上一次返回 200 时的时间差,如果没有超过 cache-control 设置的 max-age,则没有过期,并命中强缓存,直接从本地读取资源。如果浏览器不支持HTTP1.1,则使用 expires 头判断是否过期;
如果资源已过期,则表明强制缓存没有被命中,则开始协商缓存,向服务器发送带有 If-None-Match 和 If-Modified-Since 的请求;
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优先根据 Etag 的值判断被请求的文件有没有做修改,Etag 值一致则没有修改,命中协商缓存,返回 304;如果不一致则有改动,直接返回新的资源文件带上新的 Etag 值并返回 200;
-
如果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没有 Etag 值,则将 If-Modified-Since 和被请求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做比对,一致则命中协商缓存,返回 304;不一致则返回新的 last-modified 和文件并返回 200;
很多网站的资源后面都加了版本号,这样做的目的是:每次升级了 JS 或 CSS 文件后,为了防止浏览器进行缓存,强制改变版本号,客户端浏览器就会重新下载新的 JS 或 CSS 文件 ,以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得网站的最新更新。
代码输出结果
f = function() {return true;};
g = function() {return false;};
(function() {
if (g() && [] == ![]) {
f = function f() {return false;};
function g() {return true;}
}
})();
console.log(f());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 false
这里首先定义了两个变量f和g,我们知道变量是可以重新赋值的。后面是一个匿名自执行函数,在 if 条件中调用了函数 g(),由于在匿名函数中,又重新定义了函数g,就覆盖了外部定义的变量g,所以,这里调用的是内部函数 g 方法,返回为 true。第一个条件通过,进入第二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 == ![],先看 ![] ,在 JavaScript 中,当用于布尔运算时,比如在这里,对象的非空引用被视为 true,空引用 null 则被视为 false。由于这里不是一个 null, 而是一个没有元素的数组,所以 [] 被视为 true, 而 ![] 的结果就是 false 了。当一个布尔值参与到条件运算的时候,true 会被看作 1, 而 false 会被看作 0。现在条件变成了 [] == 0 的问题了,当一个对象参与条件比较的时候,它会被求值,求值的结果是数组成为一个字符串,[] 的结果就是 '' ,而 '' 会被当作 0 ,所以,条件成立。
两个条件都成立,所以会执行条件中的代码, f 在定义是没有使用var,所以他是一个全局变量。因此,这里会通过闭包访问到外部的变量 f, 重新赋值,现在执行 f 函数返回值已经成为 false 了。而 g 则不会有这个问题,这里是一个函数内定义的 g,不会影响到外部的 g 函数。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 false。
有哪些可能引起前端安全的问题?
- 跨站脚本 (Cross-Site Scripting, XSS): ⼀种代码注⼊⽅式, 为了与 CSS 区分所以被称作 XSS。早期常⻅于⽹络论坛, 起因是⽹站没有对⽤户的输⼊进⾏严格的限制, 使得攻击者可以将脚本上传到帖⼦让其他⼈浏览到有恶意脚本的⻚⾯, 其注⼊⽅式很简单包括但不限于 JavaScript / CSS / Flash 等;
- iframe的滥⽤: iframe中的内容是由第三⽅来提供的,默认情况下他们不受控制,他们可以在iframe中运⾏JavaScirpt脚本、Flash插件、弹出对话框等等,这可能会破坏前端⽤户体验;
- 跨站点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ies,CSRF): 指攻击者通过设置好的陷阱,强制对已完成认证的⽤户进⾏⾮预期的个⼈信息或设定信息等某些状态更新,属于被动攻击
- 恶意第三⽅库: ⽆论是后端服务器应⽤还是前端应⽤开发,绝⼤多数时候都是在借助开发框架和各种类库进⾏快速开发,⼀旦第三⽅库被植⼊恶意代码很容易引起安全问题。
一个 tcp 连接能发几个 http 请求?
如果是 HTTP 1.0 版本协议,一般情况下,不支持长连接,因此在每次请求发送完毕之后,TCP 连接即会断开,因此一个 TCP 发送一个 HTTP 请求,但是有一种情况可以将一条 TCP 连接保持在活跃状态,那就是通过 Connection 和 Keep-Alive 首部,在请求头带上 Connection: Keep-Alive,并且可以通过 Keep-Alive 通用首部中指定的,用逗号分隔的选项调节 keep-alive 的行为,如果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那么其实也可以发送多条,不过此方式也有限制,可以关注《HTTP 权威指南》4.5.5 节对于 Keep-Alive 连接的限制和规则。
而如果是 HTTP 1.1 版本协议,支持了长连接,因此只要 TCP 连接不断开,便可以一直发送 HTTP 请求,持续不断,没有上限; 同样,如果是 HTTP 2.0 版本协议,支持多用复用,一个 TCP 连接是可以并发多个 HTTP 请求的,同样也是支持长连接,因此只要不断开 TCP 的连接,HTTP 请求数也是可以没有上限地持续发送
li 与 li 之间有看不见的空白间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解决?
浏览器会把inline内联元素间的空白字符(空格、换行、Tab等)渲染成一个空格。为了美观,通常是一个<li>
放在一行,这导致<li>
换行后产生换行字符,它变成一个空格,占用了一个字符的宽度。
解决办法:
(1)为<li>
设置float:left。不足:有些容器是不能设置浮动,如左右切换的焦点图等。
(2)将所有<li>
写在同一行。不足:代码不美观。
(3)将<ul>
内的字符尺寸直接设为0,即font-size:0。不足:<ul>
中的其他字符尺寸也被设为0,需要额外重新设定其他字符尺寸,且在Safari浏览器依然会出现空白间隔。
(4)消除<ul>
的字符间隔letter-spacing:-8px,不足:这也设置了<li>
内的字符间隔,因此需要将<li>
内的字符间隔设为默认letter-spacing:normal。
介绍下 promise 的特性、优缺点,内部是如何实现的,动手实现 Promise
1)Promise基本特性
- 1、Promise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
- 2、Promise对象接受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该回调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时的回调resolve和失败时的回调reject;另外resolve的参数除了正常值以外, 还可能是一个Promise对象的实例;reject的参数通常是一个Error对象的实例。
- 3、then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并接收两个参数onResolved(fulfilled状态的回调);onRejected(rejected状态的回调,该参数可选)
- 4、catch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
- 5、finally方法不管Promise状态如何都会执行,该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
- 6、Promise.all()方法将多个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该方法接受一个由Promise对象组成的数组作为参数(Promise.all()方法的参数可以不是数组,但必须具有Iterator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Promise实例),注意参数中只要有一个实例触发catch方法,都会触发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的实例的catch方法,如果参数中的某个实例本身调用了catch方法,将不会触发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实例的catch方法
- 7、Promise.race()方法的参数与Promise.all方法一样,参数中的实例只要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会将该实例的状态传给Promise.race()方法,并将返回值作为Promise.race()方法产生的Promise实例的返回值
- 8、Promise.resolve()将现有对象转为Promise对象,如果该方法的参数为一个Promise对象,Promise.resolve()将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参数thenable对象(即具有then方法),Promise.resolve()将该对象转为Promise对象并立即执行then方法;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则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为fulfilled,其参数将会作为then方法中onResolved回调函数的参数,如果Promise.resolve方法不带参数,会直接返回一个fulfill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立即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 9、Promise.reject()同样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为rejected,无论传入任何参数都将作为reject()的参数
2)Promise优点
- ①统一异步 API
- Promise 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将逐渐被用作浏览器的异步 API ,统一现在各种各样的 API ,以及不兼容的模式和手法。
- ②Promise 与事件对比
- 和事件相比较, Promise 更适合处理一次性的结果。在结果计算出来之前或之后注册回调函数都是可以的,都可以拿到正确的值。 Promise 的这个优点很自然。但是,不能使用 Promise 处理多次触发的事件。链式处理是 Promise 的又一优点,但是事件却不能这样链式处理。
- ③Promise 与回调对比
- 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
- ④Promise 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包含了更好的错误处理方式(包含了异常处理),并且写起来很轻松(因为可以重用一些同步的工具,比如 Array.prototype.map() )。
3)Promise缺点
- 1、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2、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3、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 4、Promise 真正执行回调的时候,定义 Promise 那部分实际上已经走完了,所以 Promise 的报错堆栈上下文不太友好。
4)简单代码实现
最简单的Promise实现有7个主要属性, state(状态), value(成功返回值), reason(错误信息), resolve方法, reject方法, then方法
class Promise{
constructor(executor)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let resolve = value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
};
let reject = reason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reason = reason;
}
};
try {
// 立即执行函数
exe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fulfilled')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let x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
5)面试够用版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义状态改变前的初始状态
self.value=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solved的时候的状态
self.reason=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jected的时候的状态
function resolve(value){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
}
//捕获构造异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switch(self.status){
case "resolved": onFullfilled(self.value); break;
case "rejected": onRejected(self.reason); break;
default:
}
}
// 测试
var p=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1)});
p.then(function(x){console.log(x)})
//输出1
6)大厂专供版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FULFILLED = "fulfill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
const resolvePromise = (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
if (x === promise) {
// If promise and x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reject promise with a TypeError as the reason.
reject(new TypeError('循环引用'))
}
// if x is an object or function,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If both resolvePromise and rejectPromise are called, or multiple calls to the same argument are made, the first call takes precedence, and any further calls are ignored.
let called
try { // If retrieving the property x.then results in a thrown exception e, reject promise with e as the reason.
let then = x.then // Let then be x.then
// If then is a function, call it with x as this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 If/when resolve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value y, run [[Resolve]](promise, y)
// If/when reject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reason r, reject promise with r.
then.call(x, y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solvePromise(promise, y, resolve, reject)
}, r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r)
})
} else {
// If then is not a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
} catch (e)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e)
}
} else {
// If x is not an object or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
}
function Promise(excutor) {
let that = this; // 缓存当前promise实例例对象
that.status = PENDING; // 初始状态
that.value = undefined; // fulfilled状态时 返回的信息
that.reason = undefined; // rejected状态时 拒绝的原因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 = []; // 存储fulfilled状态对应的onFulfilled函数
that.onRejectedCallbacks = []; // 存储rejected状态对应的onRejected函数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value成功态时接收的终值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行,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行栈中执⾏行行。
setTimeout(() => {
// 调⽤用resolve 回调对应onFulfill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fulfill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FULFILLED;
that.value = value;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reason失败态时接收的拒因
setTimeout(() => {
// 调⽤用reject 回调对应onReject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reject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REJECTED;
that.reason = reason;
that.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reason));
}
});
}
// 捕获在excutor执⾏行行器器中抛出的异常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throw new Error('error in excutor')
// })
try {
ex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that = this;
let newPromise;
// 处理理参数默认值 保证参数后续能够继续执⾏行行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reason => {
throw reason;
};
if (that.status === FULFILLED) { // 成功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let x = onFulfilled(that.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新的promise resolve 上⼀一个onFulfilled的返回值
} catch(e) {
reject(e); // 捕获前⾯面onFulfilled中抛出的异常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
}
if (that.status === REJECTED) { // 失败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at.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等待态
// 当异步调⽤用resolve/rejected时 将onFulfilled/onRejected收集暂存到集合中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push((value)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that.onRejectedCallbacks.push((reason)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
说一说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还有cookie
共同点:都是保存在浏览器端、且同源的
不同点:
1.cookie数据始终在同源的http请求中携带(即使不需要),即cookie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来回传递。
cookie数据还有路径(path)的概念,可以限制cookie只属于某个路径下
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不会自动把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仅在本地保存。
2.存储大小限制也不同,cookie数据不能超过4K,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可以达到5M
3.sessionStorage:仅在当前浏览器窗口关闭之前有效;
localStorage:始终有效,窗口或浏览器关闭也一直保存,本地存储,因此用作持久数据;
cookie:只在设置的cookie过期时间之前有效,即使窗口关闭或浏览器关闭
4.作用域不同
sessionStorage:不在不同的浏览器窗口中共享,即使是同一个页面;
localstorage:在所有同源窗口中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说只要浏览器不关闭,数据仍然存在
cookie: 也是在所有同源窗口中都是共享的.也就是说只要浏览器不关闭,数据仍然存在
复制代码
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 log2(n)
题目描述:如何确定一个数在一个有序数组中的位置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search(arr, target, start, end) {
let targetIndex = -1;
let mid = Math.floor((start + end) / 2);
if (arr[mid] === target) {
targetIndex = mid;
return targetIndex;
}
if (start >= end) {
return targetIndex;
}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search(arr, target, mid + 1, end);
} else {
return search(arr, target, start, mid - 1);
}
}
// const dataArr = [1, 2, 3, 4, 5, 6, 7, 8, 9];
// const position = search(dataArr, 6, 0, dataArr.length - 1);
// if (position !== -1) {
// console.log(`目标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position}`);
// } else {
// console.log("目标元素不在数组中");
// }
复制代码
对 CSSSprites 的理解
CSSSprites(精灵图),将一个页面涉及到的所有图片都包含到一张大图中去,然后利用CSS的 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repeat,background-position属性的组合进行背景定位。
优点:
- 利用
CSS Sprites
能很好地减少网页的http请求,从而大大提高了页面的性能,这是CSS Sprites
最大的优点; -
CSS Sprites
能减少图片的字节,把3张图片合并成1张图片的字节总是小于这3张图片的字节总和。
缺点:
- 在图片合并时,要把多张图片有序的、合理的合并成一张图片,还要留好足够的空间,防止板块内出现不必要的背景。在宽屏及高分辨率下的自适应页面,如果背景不够宽,很容易出现背景断裂;
-
CSSSprites
在开发的时候相对来说有点麻烦,需要借助photoshop
或其他工具来对每个背景单元测量其准确的位置。 - 维护方面:
CSS Sprites
在维护的时候比较麻烦,页面背景有少许改动时,就要改这张合并的图片,无需改的地方尽量不要动,这样避免改动更多的CSS
,如果在原来的地方放不下,又只能(最好)往下加图片,这样图片的字节就增加了,还要改动CSS
。
两栏布局的实现
一般两栏布局指的是左边一栏宽度固定,右边一栏宽度自适应,两栏布局的具体实现:
- 利用浮动,将左边元素宽度设置为200px,并且设置向左浮动。将右边元素的margin-left设置为200px,宽度设置为auto(默认为auto,撑满整个父元素)。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2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margin-left: 200px;
width: auto;
background: gold;
}
复制代码
- 利用浮动,左侧元素设置固定大小,并左浮动,右侧元素设置overflow: hidden; 这样右边就触发了BFC,BFC的区域不会与浮动元素发生重叠,所以两侧就不会发生重叠。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float: left;
}
.right{
height: 300px;
background: blue;
overflow: hidden;
}
复制代码
- 利用flex布局,将左边元素设置为固定宽度200px,将右边的元素设置为flex:1。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2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ex: 1;
background: gold;
}
复制代码
- 利用绝对定位,将父级元素设置为相对定位。左边元素设置为absolute定位,并且宽度设置为200px。将右边元素的margin-left的值设置为200px。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margin-left: 200px;
background: gold;
}
复制代码
- 利用绝对定位,将父级元素设置为相对定位。左边元素宽度设置为200px,右边元素设置为绝对定位,左边定位为200px,其余方向定位为0。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2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bottom: 0;
left: 200px;
background: gold;
}
复制代码
New操作符做了什么事情?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prototype对象
3、让函数的this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值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如果是引用类型,就返回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
复制代码
Canvas和SVG的区别
(1)SVG: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的2D图形的语言,SVG基于XML就意味着SVG DOM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可用的,可以为某个元素附加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在 SVG 中,每个被绘制的图形均被视为对象。如果 SVG 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那么浏览器能够自动重现图形。
其特点如下:
- 不依赖分辨率
- 支持事件处理器
- 最适合带有大型渲染区域的应用程序(比如谷歌地图)
- 复杂度高会减慢渲染速度(任何过度使用 DOM 的应用都不快)
- 不适合游戏应用
(2)Canvas: Canvas是画布,通过Javascript来绘制2D图形,是逐像素进行渲染的。其位置发生改变,就会重新进行绘制。
其特点如下:
- 依赖分辨率
- 不支持事件处理器
- 弱的文本渲染能力
- 能够以 .png 或 .jpg 格式保存结果图像
- 最适合图像密集型的游戏,其中的许多对象会被频繁重绘
注: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它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iframe 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iframe 元素会创建包含另外一个文档的内联框架(即行内框架)。
优点:
- 用来加载速度较慢的内容(如广告)
- 可以使脚本可以并行下载
- 可以实现跨子域通信
缺点:
- iframe 会阻塞主页面的 onload 事件
- 无法被一些搜索引擎索识别
- 会产生很多页面,不容易管理
画一条0.5px的线
- 采用transform: scale()的方式,该方法用来定义元素的2D 缩放转换:
transform: scale(0.5,0.5);
复制代码
- 采用meta viewport的方式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0.5, minimum-scale=0.5, maximum-scale=0.5"/>
复制代码
这样就能缩放到原来的0.5倍,如果是1px那么就会变成0.5px。viewport只针对于移动端,只在移动端上才能看到效果
display:inline-block 什么时候会显示间隙?
- 有空格时会有间隙,可以删除空格解决;
-
margin
正值时,可以让margin
使用负值解决; - 使用
font-size
时,可通过设置font-size:0
、letter-spacing
、word-spacing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