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学习能力除了重要的理念、方法之外,具体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有什么技巧呢?第一个技巧——记录。
记录既简单明了又高深莫测,说简单是因为我们都知道、都会;说高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还真的不一定懂,或者像李笑来老师讲的你只是表面懂,实际不懂。可能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天天都在写,写不就是记录吗?今天要告诉你的是写和记录真的是两回事,此时使我明白了李笑来老师为什么一直强调概念的重要性之深意。
写,就是记下所听到看到的内容,如会议内容、摘抄读书笔记等。但是这种书写如果仅仅是为写而写,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就会十分有限。记得小时候描摹字帖练字,一本字帖描完,字帖里的诗句竟然不会背诵。这是对简单的书写不能提高学习能力的最好例证。
记录,强调的是有意识地、如实地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在这过程中我是“如何想”的,而不仅仅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区解释“为什么”。记录实质上是一个反思我们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这样的记录才会改变我们的认知。
记录的基本要求之一,如实地记录过程。为什么要如实地记录过程呢?作者指出,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是靠大脑记忆的,但并不记录下来。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经历过多次失败后,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合理的解释。比如立志减肥人,如减肥失败,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使心里不舒服。为了让自己好受点,他会告诉自己:“没能减,是我本来就不想减肥,而且肥肥的也很好。”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只符合认知,减少不符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心里学上把这种现象叫“认知失调”。实际是,不仅仅是我们会扭曲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我们记忆本身就就是扭曲的。作者说到,“想想一下小时候父母抱着自己过生日的场景,在你的回忆里,除了父母之外你是不是还看到了你自己?”那问题来了,如果回忆是对我们见过的场景进行回放的话,回忆里是不能有我们自己的影像的。可见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而我们又常常会把我们自己大脑重构的记忆,当做准确无误的事实。我们的大脑并不总是靠谱,经常会让我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而且时间越久,我们越容易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动机和想法按照对现在有利的结果进行解读。我们常说,人要经常反思总结才会进步,但当我我们总结过去这种被我们重构的经验教训时,究竟能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帮助变得让人怀疑。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过。作者如实记录他的生活6年,当他今夕对比时发现,今天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原来就曾发生过,原来就曾找到过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发现了原来思考问题时候的幼稚想法。这些都成为了他后来加速成长的助推器。所以如实记录,才能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没有如实记录,我们可能就会一直在重复昨天的错误,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记录的基本要求之二,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如实地记录,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条件等等。任何一个好的或坏的结果,一定是多种因素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当时的思考周全与否,对问题的理解透彻与否,当时自己的情绪状况、周边环境,都会给结果造成影响。如果我们复盘当初的决策,就不能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结论,更要记录可能影响判断的所有因素。在记录这些的同时,要理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常可以记下一下几个问题: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有,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此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如果我们在记录过去自己一天的经历时,并进行这样的思考,才能真正的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因为这样的记录,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能真正地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