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的时间,也就是什么时候沟通?要在孩子和家长情绪都比较好的时候,这时心情愉悦,双方说话都能听进去。可以在出去吃饭、游玩、活动的路上等。
二、家长要倾听,允许孩子把话说完。这点需要特别注意,许多家长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内心总认为孩子是错的,强行打断孩子的话,导致孩子感到不被尊重,无法继续良好沟通。
三、理解共情孩子。换位思考,站到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孩子处理问题的角度、判断标准。例如孩子很努力地学习,但发现怎么努力都学不好,又看到社会上一些人没有学历,也过得很好,他就觉得我为什么非要上学呢?既然学习这么困难,不学习也可以生活的不错,那我是不是就可以不上学了。
四、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看到孩子这样做、这样处理的无奈。例如孩子因为学习不好或者与老师同学关系不好,到学校不被尊重,不开心,一想起上学就不舒服,阻力很大,所以他内心纠结对撞,表现出来就是迟到、早退、请假或者干脆不去上学。
五、听听孩子的解决方案。问问孩子计划如何处理?有什么打算?例如:你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呀?是休息几天就回学校,还是打算在家里自己学习,还是报个班,补补课。
六、问问孩子要什么?说出自己的建议。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上学,不想学习好,很多时候是他遇到了困难,产生阻力,不想返回学校。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学习跟不上,看看是不是找老师补补课?如果是不适应学校的管理,看能否换一所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七、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选择。不管孩子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耐心地接受。给孩子时间,等待他慢慢梳理、修复,补充能量,也许是一会儿,也许是一天,也许是几天,也许是更长时间,孩子一定会满血复活,开心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