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是我读完《目送》后一直想读的书,来来回回翻到了,又放下了,想着是母亲与儿子的对话,我读干嘛?然而终于还是读到了,利用每天忙碌的间隙,上下班的路上时间,如饥似渴的读完了,期间有激动,有困惑,有感动,有鄙夷,然而还是不置可否的想抱抱这本书。
一本好的故事书好的小说,可能让我体会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感觉到惊叹,可是这本妈妈与孩子间真实的对话,带给我的却是思想上的冲击。原来,一代人跟一代人真的有很大的差异,不管是处世态度,还是行为观念,都有着巨大的分歧,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对于信件中感受最深的,是母子二人对于“人生”“文化”“道德”“身份”“学问”“平庸”“恐惧”“亲情”等一系列问题的辩论,这样两个人在思想上的平等对话,让我羡慕,也让我沉思“怎样做一个好女儿”“怎样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己”以及“将来怎样做一个好母亲”等等,显然这些都是一辈子要去学习的事情。
接下来分享一部分自己看书时的想法:
这本书的诞生,归根结底是因为爱。
母亲对自己孩子迫切的爱,让我想到我的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能感觉到的是,母亲想给我说话,又害怕我不爱听,却还是一遍一遍的叮咛。
儿子对待母亲的态度,也让我立马想到了自己,以前是妈妈在那,我就想跟去那儿,可是现在却是不自主的就想离她远点,以前是每周都打好几次电话给她,现在却换成是她打给我,交流变的困难,不是不爱也不是闲烦,好像就是到了这个与社会接触的年龄,突然想要独立的自己生活,不想听唠叨,不想再被过多保护和担心,然而父母不容许你这样,一旦开始谈论就变得不欢而散?
于是就多了沉默,躲避。现在想来,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独立宣言”,想让家人看到“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