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这本书作者兰小欢,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副教授。
作者将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篇叙述微观机制,下篇叙述宏观现象。
微观机制包括以中央-省-市-县区-乡镇五级的政府管理体系,以及其体现出的外部性与经济规模,和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形成的“文山会海”式的文件和会议;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通过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具体以土地开发和投资基础设施,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旅游景点的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
对于工业投资,作者讲述了以国产显示屏为代表的企业京东方的经历,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曲折故事;
而如今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则是在“去产能、去杠杆”的改革背景下,提出并使用的一种新型招商引资或者说是政府以市场化方式使用财政基金的探索。
宏观现象包括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横或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然后作者通过叙述要想缩短差距,必须通过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起来才行,例如土地流转和户籍改革;
对于居民,企业和银行的债务问题,因为债务高就容易引发各种风险,比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如何缓解债务危机则有很多办法,例如增发货币,量化宽松,债务货币化;
因为国内的低消费和产能过剩,就导致了出口的增加,而大量的出口即贸易顺差就导致了国内国际贸易的失衡,在这些背景下,催生出了很多政治经济问题,例如中美贸易战。在这些现象或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新的矛盾以及国内国际双圈经济的格局。
二、我的感触
1.招商引资原理就像“筑巢引凤”。
政府通过把持土地资源,然后通过开发土地,招标,最终城市化。可是这样的城市化是重土地轻人的方,长久来看并不可取。所以,未来的城市化一定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2.当经济增速放缓时,收入差距容忍度也会下降。
影响不平等容忍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速,因为经济增速下降首先冲击的是穷人收人。不妨想象正在排队的两队人,富人队伍前进得比穷人快,但穷人队伍也在不停前进,所以排队的穷人相对来说比较有耐心。但如果穷人的队伍完全静止不动,哪怕富人队伍的前进速度也减慢了,困在原地的穷人也会很快失去耐心而骚动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隧道效应”(tunnel effect),形容隧道中两条车道一动一静时,静的那条的焦虑和难耐。
3. 撤县设区的好处。
这个改革其实不只是县换成区,仅仅换了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背后体现的是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等等政策。
看看我们现在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上广,各个省会城市,他们都是设的区。从个人看,区就代表以前位于县的人现在是城里人了,能享受城市里的政策。这尤其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更明显,例如北京户口和河北户口天壤之别。从城市看,其规模也扩宽了,未来基础设施,人口安置流入人口也方便了。
我想,现在我们的城市相比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来说,规模还是太小,而城市化这一趋势还会一直朝前发展,最终到达农民户口相对很小,甚至消失。而农业会变成统一的规划,像美国那种大面积机械化操作。
三、本书特色
作者思路清晰,逻辑连贯,整本书的每个章节层层递进。既讲了现状和问题,又讲了一些改革。
语言流畅,读起来酣畅淋漓。
每章结束,作者都列出来一些扩展阅读书单,这个很不错。
最后结语也很好评,作者以司马迁,杜甫,苏轼为例,表明了自己的乐观,即使有局限性,但作者依然如初。
四、我的看法
这本本书可以算是入门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了,作者大致为我们勾画出了一点头绪。就像他说的: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不懂政府就不懂经济。
这本书毕竟比较基础,但因为自己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是学政治的,对其中涉及一下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还得要百度一下,不过因为基础知识,所以都很好理解。但因为太过基础,可能有些人已经对其中的经济现象都大致了解了,比如土地财政,招商引资,政府引导基金,贸易顺差等。
为了加深书中的一些理念和印象,希望接下来读读《小镇喧嚣》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