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在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中,为后世留下了数百首经典诗词,他的一生也成为后人关注的话题。
对于纳兰词,人们的评价不一。陈维嵩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而对词无比苛刻、挑剔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却对纳兰词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不论何种评价,可以肯定的是,纳兰词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度,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曾出现过“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现象。然而,众所周知,纳兰词充满了惆怅和伤心,纳兰的好友顾贞观曾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那么,纳兰又为何如此伤心?
他出身贵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康熙皇帝与他同龄,又是他的表兄。
他是天之骄子,然而,天妒英才,他的一生注定充满了坎坷。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和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又曾拜徐乾学为师,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因此,高贵的出身、满腹的才华,虽然给他带来了令人艳羡的荣华富贵,也成为他烦恼与惆怅的根源。
作为儿子,纳兰虽崇拜父亲明珠,但却与父亲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理想。年轻时的明珠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且有着极大的政治才能和野心,为康熙帝擒鳌拜、撤三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日益增长以及朝廷的尔虞我诈,明珠逐渐被权势蒙蔽了双眼。而纳兰则是更热衷于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对于父亲的争权夺利表示反对和不认同,却又无可奈何。因此,纳兰与父亲明珠之间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的极大差异是纳兰形成郁郁寡欢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丈夫,纳兰给予了妻子卢氏无尽的温柔和疼爱。然而妻子的早逝,成为纳兰一生中最大的悲痛。
尽管美好的时光极其短暂,但与妻子卢氏在一起的三年,是纳兰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与那时许多大户人家的深闺小姐不同,卢氏自小跟随父亲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京城,也算是见多识广,眼界自然要更开阔一些。而其父两广总督卢兴祖又极力提倡学校教育,因此对女儿卢氏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卢氏,出落成为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女性,而这正是与纳兰的品性相契合的。
在遇到卢氏之前,纳兰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但因为外界的压力最终以分手告终。之后,纳兰写了许多关于初恋女友的诗词,其中就包括那首广为流传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是初恋女友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吧,深陷其中的纳兰在与卢氏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沉浸在对初恋女友的怀念中。
纳兰与卢氏的结合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结合必然会使思想开放、追求自由恋爱的纳兰产生抗拒心理。新婚后的一段时间内,卢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冷落,一方面是因为纳兰一开始就非常排斥这门婚事,但是又不愿违抗父母之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初恋女友依旧在他心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无法投入到下一段恋情中,因此便借助诗词来表达这种惆怅和思念。
由于纳兰在生活上大大咧咧,总是将自己的手稿随处乱扔,所以常常找不着,而温柔细心的卢氏则帮纳兰把这些手稿整理收藏了起来。当然,卢氏心中少不了对纳兰的埋怨和责备,只是她更希望丈夫能够明白她的一片心。
渐渐地,纳兰体会到妻子的善解人意、温柔大度,被妻子感动和融化了。在与卢氏的相处中,纳兰发现原来妻子也是位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女子,不是他以为的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于是很快便将对初恋女友的思念转化到对卢氏的疼爱中。
最好的爱情,大概就是是灵魂的相配。因为卢氏的存在,纳兰发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安慰,精神得到了寄托,仿佛卢氏便是上天派来陪伴他的。
尽管俩人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但正是在这平淡之中,他们感受着彼此带来的小小喜悦与幸福。纳兰曾用“赌书消得泼茶香”来形容与妻子卢氏的生活,大概就像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样,纳兰与妻子的生活也是平淡中充满了乐趣和喜悦。不得不说,纳兰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生中的红颜知己,他与卢氏的爱情和婚姻简直堪称完美。
然而上天总是吝啬的,或者说,纳兰和卢氏的幸福生活遭到了上天的嫉妒。俩人在一起生活了短短三年后,卢氏便因难产而去世,这对纳兰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甚至不愿相信妻子已经离去的事实,以致将妻子的尸体停放了一年多才肯下葬。
也正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纳兰为妻子所作的悼亡之词达到了一个巅峰,成为饮水词中的经典之作,而这也成为他一生中难以逾越的高峰。其中最真切、最令人动容的便是那首《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将自己与卢氏的爱情与牛郎织女、嫦娥后羿等神话传说相比,想必也是感叹幸福不易,相守太难。
虽然卢氏仅仅陪伴了纳兰三年,但在这三年的短暂时光中,纳兰收获到了无尽的快乐与幸福。卢氏无疑是最适合纳兰,也是最懂他的那个人。尽管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江南才女沈宛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丝慰藉,为他的生命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卢氏在他心中的地位。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灵魂的相配总是难得而又易逝的,茫茫人海中,纳兰遇到了卢氏,便是无比幸运的一件事,若要长相厮守就得看命运的眷顾了。自古情深多薄命,纳兰的情太深,三年的时光,怕是比别人一生所用之情都要深。
作为朋友,纳兰更是真诚纯洁、重情重义。
在交友上,纳兰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除了满汉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纳兰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纳兰一生中的知己,除了妻子卢氏这个红颜知己,便数江湖文人顾贞观。出生于淄尘京国、乌衣门第的纳兰之所以能够跟顾贞观成为一辈子的知己好友,正是因为纳兰的真诚纯洁、重情重义打动了顾贞观。
顾贞观虽为名仕,实则一介布衣。他原有官职在身,但因看不惯朝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毅然辞去官职,回到老家无锡,继续过着江湖文人的生活。
康熙十五年,四处遭遇冷眼、走投无路的顾贞观,在无限愤恨怅然中结识了年仅二十二岁的权相之子——纳兰性德。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玉树临风的年轻公子,却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为他一生中的挚友。
纳兰因仰慕顾贞观的才华,便邀请顾贞观来家里做客,希望与其结交,不料却遭到了拒绝。后来得知顾贞观碍于门第之差,不愿踏进富贵之门,便不顾父母的反对,也不管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竟然在家中盖起了两间茅草屋,邀请顾贞观来长期居住。只因其一句“卿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希望顾贞观能消除心中芥蒂,留在自己身边。顾贞观被纳兰的真诚感动了,于是从无锡老家搬到纳兰府长期居住。
对于顾贞观,纳兰可以说是重情重义。其中,纳兰、明珠、顾贞观三人携手搭救吴兆骞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
吴兆骞是顺治年间的进士,因他所在的考场出现营私舞弊的现象而受到牵连,被顺治帝一怒之下发配到宁古塔,终身不得返京。作为吴兆骞好友的顾贞观,在与纳兰结交后,便请求纳兰向康熙帝求情,为吴兆骞翻案。一开始,纳兰并未答应,后来,顾贞观将自己与吴兆骞的深厚情谊向纳兰诉说,纳兰受到感动,最终答应帮助顾贞观搭救吴兆骞,但是因为此事过于棘手,需要五年的期限。
为了这件事,纳兰去求父亲明珠,这也是纳兰唯一一次请求父亲办事。被儿子的真诚打动,明珠答应帮助顾贞观营救吴兆骞。明珠第一次向康熙帝提出释放吴兆骞的请求遭到了拒绝,因为按理说,当朝皇帝是不能处理先帝在世时办下的案子的。
然而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彻底放弃,而是一直在伺机寻找下一次机会。终于,5年之后,因满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明珠再次向康熙帝提出,大清的巩固需要汉人的支持,尤其是汉族文人的支持,并恳请康熙帝下令释放被困宁古塔23年之久的吴兆骞。这一次,康熙帝终于答应释放吴兆骞,还他自由。
顾贞观与吴兆骞的友谊让人艳羡,而纳兰对顾贞观的重情重义更是令人为之动容。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在纳兰与顾贞观这里,为了友谊,他们随时可以不顾一切。
除了重情重义,纳兰更是视顾贞观为自己最信任的人。据说,纳兰曾牵着自己儿子的手,来到顾贞观面前,对顾贞观说“我的儿子就是你的亲侄子”,又转而对自己儿子说道“顾伯父就是你的亲伯父”。可见,在纳兰眼里,已经把顾贞观当成比自己亲兄弟还要亲的亲人。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纳兰去世后的某一天早上,顾贞观夜里梦到纳兰对他说“梁汾兄啊,我是真的不愿意离开你啊,在你这里,我的精神才能够得到慰藉,灵魂才能够得到安放。”顾贞观一觉惊醒,觉得这个梦很奇怪,总感觉可能要发生什么事。这时,传来一个消息,原来自己的儿媳妇儿当天晚上生了个儿子。顾贞观赶紧跑过去看这个小孙子,结果一看,这个小孙子长得实在是太像纳兰了。顾贞观真是又惊又喜,心想,纳兰真的是舍不得离开我呀,连转世投胎都要投在我身边。不久,顾贞观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纳兰来向他道别,醒来觉得不对劲,有种不详的预感,于是赶忙去看小孙子,结果发现这个小孙子夭折了,不禁痛苦不已。
不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至少能够说明纳兰与顾贞观的友谊有多么深厚。在世人的眼里,纳兰与顾贞观就像亲人一样难舍难分。
纳兰的一生,虽然短暂、坎坷,却又无比精彩、丰盈,除了特殊的身世、天赋的才华,想必更是由于他的真性情。
作为儿子,他孝顺、崇拜自己的父亲,却不盲从,而是坚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被名利、权势蒙蔽双眼。作为丈夫,他疼爱自己的妻子,视其为灵魂伴侣,在平淡之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作为朋友,他真诚纯洁、重情重义,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惆怅、伤心,然而他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虽然他英年早逝,可他的生活无比丰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