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用户运营策略分析报告(2020.5.28库存)

forest用户运营策略分析报告

一.产品介绍

1.产品背景:

所处领域:

如今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各类app涌现,带来的不仅是越来越便捷的服务,各类透过电子设备传来的诱惑也纷至沓来。看到消息提醒,马上拿起手机,结果拿起手机,一个小时过去了,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拿起手机,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由于电子设备的诱惑,学习/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人们迫切的需要管控自己的手机,有没有一种产品既可以强制自己专心眼前事务,又可以不漏掉比较急的消息的功能呢?于是个人效率类app应运而生。如Forest、不玩手机、番茄To Do等,Forest 专注森林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产品,它通过设定一定时间内的任务——种树,来强制用户暂时离开手机,从而获得一些奖励,很好解决了普遍用户的需求。

产品定位:

产品使用的Solgen:保持专注,勿做低头族。

从slogan很清楚的明白:产品的定位是帮助用户在工作学习等期间,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专注于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进而改善用户的生活习惯——远离手机成瘾症。

Forest 专注森林,是一款帮助用户专心于当前事务的个人效率型App。

2.业务逻辑:

目标用户:

①自制能力较差不能专心学习,需要远离手机的的学生群体;

②不依赖手机工作的职场人士,需要提升效率、远离手机;

③生活中想减少手机诱惑,专注眼前事务的用户;

④不怎么依赖手机,却又想在做事期间能有别样收获的用户。

这些人通常是较为依赖互联网的群体。

需求场景:

产品使用的场景大多是在图书馆、教室、办公室等需要专注学习或者工作的地方。

①在家中工作的人群:如作家等,需要专注于工作,避免其他干扰

②学生党:如大学生下课以后选择自学,需要集中精力于学习

③职场新人:由于初入职场,在学生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毛病便在职场中展现出来——手机成瘾症,因此,为了保住工作岗位,专注工作,需要解决此问题,而Forest就刚好很适合。

核心功能:

①设置专注时长:滑动轨道设置锁定时间长度。

②选择专注模式:单人/多人同时种植;深度/浅度专注模式。

③查看历史:查阅自己专注时间和类型。

④查看排行榜:查看今日好友森林与全球森林本周总排行

二. 产品体验

1.产品结构图:


①主要功能结构:

2.业务流程图:


①主要业务逻辑:


三. 判断生命周期

1.时间角度:

forest上线时间为2014年5月10日,已经运营近6年的时间,目前仍然活跃在大众视野,融资不断。所以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早已经度过初创期。

2.用户角度:

用户数量: 根据应用描述,目前已有超过 4 百万付费用户。


3.产品角度: 

(1)产品功能: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都已经完备,例如专注时长设置、添加好友、专注时长统计、植物商店等 

(2)迭代情况:近一年版本更新次数37次,基本上是1周左右更新一次,频率高,是成长期产品的表现。


4.运营角度:

forest开始尝试盈利性运营,寻求有效的变现模式。 5.商业角度: 竞争者:能在番茄todo、我爱学习、不玩手机、小日常等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几次刷屏级的良好用户口碑,无疑是印证了forest的成功。   结合数据 仅由下载量曲线就可以看出:产品已经经历了高速的增长。

 Forest下载估计:


从下载量来看,Forest自2014年5月10日上线以来到今天,发展势头火热。根据七麦数据,近三个月来的下载趋势如下:先呈现一个抛物线趋势,其中2020年3月2日——2020年3月9日呈平稳的上升趋势,而2020年3月9日—2020年3月25日呈现下降趋势,而后从2020年3月25日到2020年5月28日呈波动状态,但是波动在一定范围内。

 6.总结 

《产品生命周期判断框架》

四. 分析运营策略

1.初创期

初创期产品运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还要为了将来可以服务好大量用户做一切有必要的准备,包括:产品功能上的、产品体验上的、产品风格氛围上的、服务能力上的、内容生成上的等等。新产品的初创期要速度的获取核心用户,首先要给产品定位,这个时期3/4G移动网络的成熟和使用成本降低催生了很多互联网产品出现,占据了用户的大量时间,forest的定位就是帮助用户在工作学习等期间,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

Forest通过连结微博,在微博社区获取种子用户、发展社区等方式完成初创期的核心(种子)用户获取,持续打磨产品,探索用户的需求。在这个期间不断积累用户行为数据,通过app store和微博等社区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产品的漏洞点,在2015年打磨迭代出较为健全的核心功能,与此同时再次明确产品方向,也找到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为forest接下来的发展坚定了信心。

2.成长期

在2015-2020年forest进入快速迭代时期,这一阶段核心功能和基本功能已经打磨成熟,同时开发了好友共同种树轻社区功能,这一部分也为产品本身发展带来了自增长。同时也确定了方向,这一阶段持续更新创造产品的基础设计,发展互动社区,寻求市场更大的占有率:一起种功能是forest在社交方向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有了这个功能以后forest不再只是简单的个人时间管理工具,可以慢慢向社交方向尝试过渡。不过大部分“一起种”都发生在熟人或种树组织间,有的用户可能会存在找不到合种伙伴或组织的问题。上线了一起种功能后,forest在AppStore的排名稳定到前三并保持到现在。

这一阶段的活动运营主要是依靠发起社区互动活动来推动。互动活动加入了用户对产品的设计,使用粘性大大增强。在万圣节、圣诞节、植树节等节日退出相应活动,在每年的forest“生日”也会推出小游戏,每年以特定的生日蛋糕作为活动奖励,同时也试探着与其他行业-电影进行合作进行宣传。

五. 优势&劣势分析

1.内容运营-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

在树种设计方面,每两个月都会有更新;

在专注历史中,可以看到分类标签;

在社区发布内容方面,推出forest专属壁纸,用户可下载作为壁纸提示;

在推送中描述紧扣forest的slogen。

劣势:内容方面的运营在产品内部呈现较少。

2.活动运营-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通过互动活动投票,使用户加入产品的设计,使用粘性大大增强。在万圣节、圣诞节、植树节等节日推出相应活动,在每年的forest“生日”也会推出小游戏,每年以特定的生日蛋糕作为活动奖励,

劣势:活动一般在微博发布,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用户都不知道。

3.用户运营-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社群对用户的评论几乎都有所回应,在app store内的问题反馈大多收到反馈,并且会得到及时的版本更新解决;用户参与新树种的设计,使用户参与感大大增强。

劣势:产品内的反馈按钮设置略深,社群种类不够完善。

六. 总结&建议

纵观forest产品迭代整个历程,一直围绕功能迭代打磨,在社交方面有所发展,但是仍然是轻社交状态,没有ucg平台,建议增加ucg平台,后续可以发布种树背后的故事话题;大部分“一起种”都发生在熟人或种树组织间,有的用户可能会存在找不到合种伙伴或组织的问题,建议增加陌生人一起种树功能,发展陌生人社交。

与其他行业合作可以加强,进行宣传

Forest在内地一些城市的宣传度比较不足,很多城市的人都不清楚Forest是用来干什么的。因此,可以结合软件中种树的功能,与一些环保协会组织进行合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可以开展线下活动,例如:组织用户一起在植树节进行种树活动,参与活动的用户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金币作为奖励。这样既可以宣传产品,又可以与环保事业相结合,用户也可以很愉快的融入其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