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古诗,这个诗的题目叫做《八阵图》,首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全诗吧!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首先,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吧!
【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本名:杜甫
别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字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接下来,我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单个的含义吧!⁽ⁿᵔᵕᵔⁿ⁾
【注释】:
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②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理解了他们单个的注释,那我们接下来再把他们的全诗给了解一下吧!⁽ⁿᵔᵕᵔⁿ⁾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接下来,我们将古诗读一遍吧!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好,接下来我们想一想作者当时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是以什么的情感来写这首诗的?当时他是怎么想的要写这些诗句的呢?然后,接下来,我们废话不多说,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吧!
【创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好,接下来我们再将这首古诗读一遍!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读一遍呢,大家可能记得不太牢固。接下来,我们做一道题,大家可能就记得牢固一些。
江流石不转,遗恨( )吞吴。(括号里应该选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吧,如果你选对了的话,那你就掌握了这首古诗,如果你没有选对的话,那可以还是要多读几遍哦!ⁿᵔᵕᵔⁿ)
A.失 B.没 C.将 D.无
好,我先给大家一点时间思考,等我们思考完了,我就给大家公布正确答案!
嗯,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思考完毕了吧,接下来我来公布正确答案啦,正确答案应该是:A。
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