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计划总是施行不了,你的计划够科学吗?
又快到一年一度制定欺骗自己的暑期计划的时候了。
高中曾为自己定下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每天花多少小时复习哪一科,早上起床要跑多少步,学着做多少道菜之类的暑期计划。当然啦,那种不科学的计划(是自己太没有执行力),大部分都没有执行。可这都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要告诉你如何制定计划让其更有可行性。
在一次形势与政策课上,老师提到了类似问题,他大概意思是,学校通过课程表,就可以把学生的作息以及各种安排都定得死死的,大部分人都过着有课就去上上课,甚至不怎么认真听,放学就去吃饭,花很多时间玩手机,毫无自己的主张。其实,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因为你怎么活,没有因为自己想要怎么活。而那些有个人魅力的人,他们很明白自己要什么,每天都在做着朝目标前进的事情。有时候你会尝试改变,可是往往你制定的计划是不可行的,比如早上六点起床这种打鸡血式的计划,这种计划意味着是一种很消耗能量的计划,他不适应于长期习惯下的生活。应当制定科学可行性强的计划,这样也才更有可能坚持。就好像减肥,‘’胖和瘦真正的区别不是体重,不是吃的多少,不是有没有运动,而是行为习惯,或者说是思维模式,复胖的死循环归根结底是减肥计划超出了承受范围,一旦给自己松绑或者主动挣脱束缚,又会马上回到原来的状态。‘’(引用自知乎号陆乐天)
那么怎样的计划才算是可行的呢?
1想好自己的能力范围
比如你定一天看一本书,一天跑十公里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那你极有可能丧失自信,然后把事情搁置。所以把计划改得温和一点吧,一天看四十页的书和跑20分钟步看起来总是要可行得多吧(只是打个比方,你的计划需要自己权衡)。
2想好自己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比如你要减肥,于是在计划里,你把所有荤腥都打入地狱,但是!作为吃货,怎么可能不去碰那些美味呢?失败乘二。所以,你可以选择把“触碰原则”的部分单独列出来,可以相应减少频率,比如
3量化
制定明天复习两个小时的物理,那这两个小时要至少看多少书做多少道题目呢?这两个小时你会不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所以先定好目标,比如在大概多少时间内,搞懂几个题型,看多少知识点。
4满足预期目标
制定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大部分人心里应该都是有底的。学会弹几首曲子,练出马甲线,假期看十本书。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每天的积累,所以算好时间,再对应上一条科学量化,制定可以超出预期目标一小段的计划。
5优化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做事的效率是不同的。拿我自己来说的话,上午的时间我比较喜欢看书,心里很静,比较可以接受书里的观点。不太可能一上午都看书,所以另一半的时间用来学吉他。中午吃完饭会比较乏,睡一觉。下午可能会用来看会儿电影,准备晚饭。晚上写会儿文章,到了十点多开始困,准备睡觉。
6如何做到不懈怠
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往往想着等到了我们有空闲的时候再来做那些想要做的,可一旦有空了,我们又一不小心休息过了头。休息归休息,不能懈怠。我想到过一个办法整治自己的懈怠。就是用一个东西提醒自己,你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放松警惕,可以是一个手环,类似于不抱怨手环那种。每当自己懈怠的时候,看到它,就让自己知道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共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