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理智的爱给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永远具有重要性的自由。”。这句话提醒我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用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他,使孩子在思想上的独立和自由。
01 让孩子远离语言暴力
六一儿童节前夕,和孩子去公园遛弯。
正玩的开心,突然听到孩子哭声和一个女人的叫骂声。原来,是妈妈给孩子买气球,因为意见不统一,使母亲不停地辱骂孩子。
有的人劝告母亲听孩子的;也有人说,不能让孩子养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坏习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母亲感觉有失脸面,对孩子越来越凶,甚至不停的用手拍打孩子。
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母亲是一个不理智、感情用事的人。当心情好时,可以和孩子好好讲道理。当心情不好时,怎样舒服就怎样来,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这样只会让孩子更难受、更没自信心,母亲又怎么能谈得上是真正的爱孩子?
当父母用权威来征服那个“弱小的人时”,人性中的恶之种子,会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直到某天生根发芽。
语言暴力是一把无形的刀,除非酿成悲剧,否则永远也不知道你可以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以,如果爱孩子,就别伤害他,让他远离暴力。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所谓的爱,只是懒惰学习如何去爱的借口。
02 让孩子远离冷暴力
很多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发现孩子在同一件事情上又犯错了,会就不理孩子;不和孩子说话,利用冷漠来让孩子到达父母的要求。
芃芃在家和妈妈一起吃饭,几天前,妈妈教给他拿筷子的方法,因为不习惯,所以芃芃一时没学会。
直到今天,还是拿不好,妈妈觉得自己努力的教了,孩子还是没学会。
心里有一种挫败感,负面情绪油然而生。然后,吃饭后便不再理他了。
当到第二天早上时,孩子学会了拿筷子,妈妈很开心这样的结果。
曾有人说过,真正的冷暴力是冷你三天,让你崩溃,再热你一天,让你充满希望,讽刺打击你一次。
无法自拔,却又难以忘记,就这样心灵上被折磨着。长此以往,孩子将来会变的没有安全感,懦弱、胆小,没有担当能力。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所有的父母们都不愿乐见的 。
对孩子所犯的一些小错,父母应该抱着宽容大度的态度,不要大惊小怪,当孩子发现自己没有做好时,他自己就会调整,哪怕是同样一件事,犯了同样的错误时,我们父母也要坚信,孩子也会在此学到不同的经验。
03 当作业成为暴力的工具时
记得同学会时大家,有人问什么是暴力?众口不一。其中一位同学,就说暴力就是让孩子多写作业。
记得小时候,因为第一次写作业,不了解规则,所以没有写完,被老师训斥。
当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在办公室我却在写作业,并且有老师监督。
当放学时,老师给我安排的作业,比别人多一倍。此后,再也不喜欢学习,更没有写过任何家庭作业。
当所有的人认为学习最重要时,监护人把写作业,当成惩罚孩子的工具。殊不知最后与学习的景愿背道而驰。
惩罚性质的作业,无不说成是为了孩子,其实它的起因只是父母和老师在出恶气,发泄心中的不满,与育儿没有任何关联。它对孩子只有毁坏,没有建设。从本质上说,它只是教师或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可以正大光明的施暴手段。
想让孩子喜欢什么,就不要在那方面太满足他,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来对他。让孩子通过不满足感,在做这件事时,产生珍惜感。
04 所有不理智的爱,都是暴力
不理智的爱不是以教育为目的,是为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是为了惩罚孩子,不是为了教育。
当孩子犯了小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先仔细想想,自己用这样的方法,是惩罚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弗洛姆还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
被惩罚的孩子会主动地把心思用于反抗上,他会渐渐变得毫不在乎别人,没有自尊心,并且会渐渐地丧失了理智和自爱之心。
希望父母被爱的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表现,而不是为了父母的虚荣。只有在理智的基础上才会是真正的爱。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每位父母都应该进行一场修行,让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尽可能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对教育这门艺术了解的更透彻。不要因为自以为是的教育,可能会伤害我们那小宝贝的一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