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认识怀特海(05)(第六章P211)

关于“荣誉学位考试”,在数学部分,荣誉学位考试的核心是速度和精确:迅速地而不加反思地解决极端人为的问题的能力。怀特海说这些考试使英国数学发展至少落后了一百年。

早在怀特海作为剑桥指导教师开始,他便反对将这种“考试知识”称为数学或视其为教育的标记。他说它带来的只是“死的观点”和“好奇心、判断力、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的毁灭。这种学习带来的只是将数学仅仅视为“机械性学科”。

怀特海相信技术效率自身只能导向平庸和乏味。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

【思考】

这三段话,应该是怀特海对“知识旁观主义理论”的反馈,也是当今被诟病最多的教育现状: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的考试考的的确是“死的观点”,或者说是有标准答案的观点。这样学习评价,必将让学生走向僵化。

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肯定是对事物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判断力,有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可这三项,用现在的考试内容注定是不能甄别出这些能力,相反,可能会让抹灭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比如现在的语文阅读题,如果我来做的话,那成绩一定是很糟糕的。因为要回答一个语文的简单题,必须按照几个步骤的套路来,少了一个就扣相应的分。听一个语文老师讲过这类题的套路,甚是复杂。这样的阅读理解,哪里是理解呢,训练的是学生机械的反应。

如果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吧。高分低能,育分不育人的情况在当下还是主流状态,因为现行的教育评价是如此。

可是,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就算是这样的背景体质下,还是能够“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们的课程设计也需要有“营造局部的春天”的定位,看见人的成长。

所以一些项目式课程,让学生从“死的知识”中走出来,去探究,去发现,去分享,去创造,正是基于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以及把握复杂情境的能力。

今天看了几个学校的品质课程,每个学校的育人目标都有所侧重,有一所学校是“立体树人,五育融合”,里面围绕目标说了一些策略方法。学校的总课程,基本都是想要大而全,但最终指向的或许并不是想要的目标。作者说: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这一激发,而不去强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可是,我们却有很多的”预定“。

这样思考的话,又回到“教育韵律”的三个阶段:渲染、精确和概括化。这,应该成为我们在课程设计时的重点,也是教师成长的重点。昨日在授课中,马老师说目前的通病在精确期较长,而在浪漫期和综合期较短。和我们每日的教学对应来看,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新问题抛给学生,还没有等学生足够的玩味,老师们便迫不及待进入精确期的教学,在综合期停留也较短,所以效果也就自然不会很好。

”教育实质上是激发心灵之酶的秩序井然的背景“,所以,那些机械的,以测试背诵死的知识为主的评价,可以基本退出我们的教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