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总喜欢看读到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还有多久可以读完。每读完一本书后,心里总感觉很自豪,又读完一本书了,仿佛完成了一项任务似的。
但,这真的好吗?读书的目的真的是为了显摆自己读了多少本书吗?
用一年阅读了多少本书来凸显自己与众不凡,增加自己的谈资,和我们玩游戏炫耀赢了多少局游戏,又有什么区别呢?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读完一本书只是结果,并非真正的目的。如果读完一本书后,无法回想起来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对自己有哪些启发,那么这本书读了和没读又有什么区别呢?这种为读而读,读完后又沾沾自喜的炫耀,难道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吗?
读书不应成为一种任务,一种单纯以某段时间内读完多少本书为目标的任务。
而应该注重于读书的过程,注重于我们能从一本书里吸收多少有用的东西。在一本书里,如果能获得对我们有启发的观点、认知,亦或能从中找寻到指导我们行动的方法,那么这些收获远比我们读完了多少本书要重要得多。
而专注于计算某月、某周读完了多少本书,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如何读书呢?
华罗庚曾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读书时先将书里的信息、内容等全面了解一遍,然后再结合自身状态总结出所需要的东西,将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做事准则,最后将读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算完成了读书的一个闭环。这种观点、感悟不必过多,哪怕只有一个化为了行动当中去,那么这本书也不算白读。日积月累之下,将形成不可阻挡的洪流,伴随着我们不断成长。
那如何选择一本好书?
总体来说是选择自己读起来刚好合适的。什么是刚好合适呢?对自己来说,这本书既不会太难,晦涩难懂,让人读不下去;也不能太容易,让自己读得太过于轻松自在,索然无味。一本书,有点难度,但读下去又能理解,刚好处在自己的认知边缘的书,就是极好的。既可以拓展自己,也不会因为太难而让自己放弃了。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