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对红学书视若珍宝,总是对里面提到的看法十分信服,还每每引用以怼反驳者。可后来,我渐渐说服不了自己了。
有的人各位偏爱十二钗中的一位,于是,海棠诗是写她,咏菊诗是写她,填词也是为她,似乎,这是她一个人的传记。有的人则一口咬定是自传体,虽然不得不承认,有考证出的曹雪芹家世的一些影子,可仅凭此一层层推理,实在难以服众。有的人更是难以让人理解,解密游戏一般地看红楼,今天这个人物出场,他的名字是十几画,所以这说明作者想说康熙或者乾隆朝的十几阿哥......曹公若有灵,不知他自己会有何感。
当然也有人的红学著作比较客观,张爱玲,王朔,蒋勋,都是我很欣赏的,可是,我后来也不再翻阅他们的论著。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慢慢,迷失了。
后两者对我影响其实还好,但作为很早就看过《红楼梦魇》的读者,我后来看到红楼梦的每一章每一句都会想这是不是后来添写的,实与原意不符,会不会是后人误抄,有没有可能是......往往,就忘了我是因为红楼而看红学书,而不是为了求证红学书来看红楼。
其实,这样已经很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看《红楼梦》的时间远远少于看红学书。其实,我已经不再像原来因为爱里面的人物,里面的情节,里面的古典气韵而看红楼。更多的,似乎是为了多一份谈资看红楼,看红学书,似乎自己看了几本红学书就比其他读者高一等,但其实或许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思维定式,比别人少了一份看书的纯粹罢了。
心浮了,气燥了,就忘了初心了。原本只是很简单的喜爱,却不知不觉中,势利了,迷失了,连喜爱都没了。
有时,也会忽然回忆起躲在新华书店角落背着工作人员看《红楼梦》的那个刚刚识字的小女孩,也会忽然怀念那个背着父母偷偷买脂砚斋批注版《红楼梦》的初中生。可是,我现在已经慢慢被其
他事物套住了,《红楼梦》再也不是我的最爱了。
从前我引以为傲的,再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