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5G、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可以促使公民获得更精准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大数据也使得公民接触的信息面过窄而容易出现信息茧房的现象。所以如何合理地使用大数据,仍然是我们当前正在探究的问题。
本期分别从经济、新闻传播、政治、法律、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大数据”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法律】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理念转变
与制度构建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以个人自决权为核心的现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框架提出了挑战,现行信息法律保护已陷入利益平衡困境、信息决策困境和系统性困境。归根结底,这些困境的出现源于现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框架采取的静态化个人本位保护理念,它与大数据背景下新兴的场景化社会本位保护理念存在错位。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应当从侧重个人本位转向侧重社会本位,从侧重个人利益导向转向公共利益导向,最终实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格利益的充分维护。
[1]陈奇伟等.南昌大学法学院[J].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理念转变与制度构建,长白学刊. 2021,(04):83-92
|2|【新闻传播学】
社交网络的情绪波动周期性及应对策略
——基于新浪微博样本的大数据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取小波分析,以新浪微博167853名用户在30个月内发布的上亿条帖子为样本,分析和描述微博中的社会情绪周期性及其波动特征,实证回应微博社会情绪有无周期、有怎样的周期、不同情绪的周期特点等问题。结果表明:微博多数类型的情绪存在周期;存在周期的情绪以正面情绪和无情绪为主,负面情绪多数不具备周期性;同一情绪往往长短周期多层次并存;各情绪以76天、82天、45天等长周期为主周期,短周期则较少成为主周期;具备7天短周期的全部为非负情绪,它们比负面情绪更易发生短频有规律的节拍震荡,而负面情绪则不易形成周期也不具备短周期;不同的情绪存在着一些共同长度的周期,也有部分周期具有倍数关系,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结论为社交网络中的情绪演化、情绪调控与网络秩序管理提供参考。
[2]徐翔等.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J].社交网络的情绪波动周期性及应对策略——基于新浪微博样本的大数据分析,新闻与写作. 2021,(08):22-32
|3|【行政学】
大数据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逻辑、
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
摘要:数据已成为新时代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助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合作互通有障碍、跨域联动成本高和资源统筹有困难等困境。研究发现,应用大数据特征优势解决跨城际困境,在学理解释上存在高度耦合性。在实践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影响区域广、程度深的特点,疫情的联防联控是跨城际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体现。大数据助力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为大数据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运用大数据的收集、储存与共享、分析与挖掘、监控与预测等处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3]唐跟利、陈立泰.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J].大数据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求实. 2021,(05):43-57+110
|4|【经济】
大数据“杀熟”如何破?基于政府-消费者协同监管的演化博弈
摘要:电商市场频频被披露隐性存在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暴露出电商市场存在平台道德风险问题的隐患。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建立电商平台"杀熟"定价行为及用户消费渠道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政府的惩罚力度对平台道德风险问题的规避具有决定性作用,当政府惩罚力度足够大时,系统稳定于(网络消费,公平定价)的理想情形;但如果政府惩罚力度不足,消费者的公平关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系统均衡结果将趋向于(网络消费,"杀熟"定价)或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电商市场陷入平台大数据"杀熟"的困境。那么,电商市场应如何破除大数据"杀熟"所造成的信任危机?基于此,建立政府和消费者协同监管机制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得到:社会收益与监督成本是影响消费者监督策略的关键因素,社会收益与监督成本的差值越大,消费者选择"积极监督"行为的演化速度越快;而且,当政府惩罚力度不足时,消费者监督带来的舆论压力和声誉损失可以有效约束平台的"杀熟"行为,倒逼平台进行"公平定价"。研究结果对电商市场大数据"杀熟"行为监管机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4]马成俊、方玮蓉.青海民族大学[J].大数据“杀熟”如何破?基于政府-消费者协同监管的演化博弈.系统管理学报. 2021,30(04):664-675
|5|【教育】
大数据环境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有大数据的支撑,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量化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教育工作带来新动力,加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工作的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仍存在对数据盲从、学生信息杂乱、处理困难、容易造成学生隐私泄露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和教师在大数据技术下,应针对数据缺陷进行弥补,加强学校数据处理水平建设,对学生行为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运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5]张宝中.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J].大数据环境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43(S2):113-116
|6|【出版】
大数据时代数字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应对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研究领域的成熟与深化,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是,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侵权行为泛滥、版权所有者维权困难以及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的问题。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可知当前相关配套法律不完善、公众对数字版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技术保障不到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数字版权进行研究,文章提出,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出台专门针对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在意识层面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在技术层面积极推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6]袁健等.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大数据时代数字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应对. 科技与出版. 2021,(07):131-136
|7|【档案及博物院】
数据管理业务与档案融合管理研究
摘要:为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先后出现了大数据、科学数据管理、工业数据管理、数据中台、数据湖等以数据为管理对象领域。为避免上述领域的数据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产生重叠、重复和冲突,本文从分析数据管理与档案管理同质性入手,研究了数据管理业务出现的动因,提出了数据与档案融合管理思路,并对融合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理论依据等进行了深讨。
[7]陈风华.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J].数据管理业务与档案融合管理研究,档案学研究. 2021,(03):40-46
|8|【政治】
大数据、晚期资本主义与全球正义
摘要: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现象,引发了许多亟须解决的新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改造旧的理论分析进路而对之加以剖析和尝试解决。重要的是,就大数据的外部运用而言,它应该是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我们要将之放在一个晚期资本主义的语境下进行思考,大数据问题并不单纯只是传统意义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制衡,甚至个人会依靠国家与各种大经济体、跨国企业(资本势力)进行对抗与制衡。此外,面对大数据的高度流动性、各国在具体能力上的明显差别性以及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上的严重滞后性,也非常有必要将之同时置于全球正义视角下加以审视。
[8]陈松友、张俊龙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大数据、晚期资本主义与全球正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5(01):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