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知识之二
老侯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欣赏习惯和要求。看京戏,喧哗是氛围的需要,可以迎头彩,也可以叫倒好。而听交响乐,安静则是必须。
去音乐厅听交响乐,规矩从着装开始,比如不能穿拖鞋,尽量正装,这是表示对音乐家的尊重,还不能带太小的孩子入场。
不要迟到,如果迟到,要在后排等候,一个乐章演奏结束的间隙才能入场。
不要随便鼓掌,何时可以鼓掌,何时不能鼓掌,都有讲究。比如,乐队进场入座时,要鼓掌,那是对乐队的尊重;一曲终了,要鼓掌,这是对演出的赞誉。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何时鼓掌,那就看着指挥,当一曲终了,指挥转过身,面向观众鞠躬致意时,就可以鼓掌了。
整场音乐会演出结束,热情地、高涨地、持续地鼓掌可能会换来乐队的加演,这既是对乐队的肯定,也可以把演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持续地鼓掌换来加演要有度,不能刻意要求,否则也会有所失礼。
要主动欣赏,主动欣赏需要一些音乐知识,需要深层次了解交响乐相关知识。
戏迷之所以能称为戏迷,是基于对戏曲知识的熟悉和了解,戏迷为什么那么投入?因为他已经预先了解剧情并投入了自己的情感。
听交响乐何尝不是?听交响乐,不是被动的接受,也需要主动参与,需要自己的情感主动融入。
一个对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表达有所了解的人,去音乐厅听交响乐,他的受益和茫然无知的人是不一样的。
看书要看目录,听音乐会要看节目单。演出开始前,认真读一读演出曲目单也是必要的。节目单是整场音乐会的演出大纲。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乐队,都会对音乐的诠释与表达有所不相同,所以如果了解乐队更好。比如柏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和BBC交响乐团。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
对作曲家和作品预先有所了解则是必须。交响乐作品是作曲家对人生的感悟,与其所处时代密切相关,所以,欣赏交响乐,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作品产生的背景,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交响乐的钥匙。
比如说,作曲家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作曲家本人经历了怎样的事件?作曲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创作手法去创作这部音乐?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全曲充满反抗专制暴政的情绪,如果不了解法国大革命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理解乐曲的内涵。
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以及柴可夫斯基,他们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都不一样,作品反映的对时代的认识和人生的理解因此不同,思想和情绪表达也就各有所异。
理解经典,认识经典,需要多了解背景的知识。
另外,欣赏交响乐,并不只有去音乐厅,平时也可以多听。就像戏迷,虽然旋律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坐到音乐厅里,还是能感受新的激情。
记住,你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都会融进你的行为言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