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线城市,码着文字。
其实,我一直都喜欢当“喉舌”。高中填志愿的时候,提前批填了211的新闻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还被录取了。
大学四年,庸庸无为。
2008年大学毕业,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当地的一家报社工作。
实习
7月上旬,领到毕业证的时候,就到报社报到。在此之前,孤身一人与报社老大聊天,也算是面试。通过20分钟的交谈,老大提出拿到毕业证就来上班。
至今,我对当初的老大还是心存感激的。毕竟是他愿意给新人一个机会。
领导安排了一个“老资格”带我。最初的自己,懵懵懂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入这个行业。
最开始,跟着“老资格”跑新闻。出社会了才明白,学校里学的跟社会还是有脱节的地方。比如:人情。
记得有一次,“老资格”忙于专题,让他徒弟带我。打电话给他徒弟时,爱理不理。碍于自己新人身份,唯唯诺诺,客客气气。约定好地点后,看到他们是两个人在现场,马上以新人的姿态,送上了两瓶矿泉水,并不停地夸奖他们敬业之类的,才赢得了一点点好感。
回来后,以自己在大学积累的文字功底以及在一个二线城市实习的经历,写了一篇不算成熟的稿子,或许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又或者是不屑。
周末,“老资格”拉着我一起去下乡。对于才上班的我来说,还没明白为什么周末要上班。临近中午,我算是明白了,周末去做的就是去“混饭”。
实习生的经历,不长不短,接近2个月。
9月初,以见习的身份,开启自己的“码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