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线上课第84节。讲到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出现早恋的现象。有这么以下七个方面的原因。
【早恋心理分析】
一是生理发育诱发尝试心理。青春期孩子身体快速发育,体貌特征接近成人,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发育让孩子会有这方面的想法。
二是寻找精神寄托的回避心理。此时孩子的精神寄托应该在父母身上,如果不能寄托在父母身上,孩子就会寻找寄托之处,异性知己会是一个目标。尤其是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孩子小时候在心里给父母留的位置,由于父母的缺位,抚养人(通常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分别进入到父母的位置,等到回到父母身边,父母没能很好的过渡,进入自己相应的位置,孩子的精神就无处寄托。大宝3岁之前就是姥姥姥爷带在身边长大的,3岁后上幼儿园才把孩子接到身边。或许唯有持续不断地给到孩子温暖和爱,才能进入孩子心里父母的位置。
三是互相欣赏的愉悦心理。双方都有让自己欣赏的地方。
四是寻找刺激的心理。家庭生活不丰富,没意思。所以一定要多创造生活的小惊喜,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比如多带孩子出游,聚会,走亲访友,过节的时候把家里布置布置,有过节发氛围,让生活充满仪式感等等。
五是网络、影视、书刊的影响,产生模仿心理。所以,尽量纯洁孩子的眼睛,虽然简直是防不胜防。
六是放松沉重学业带来的压力。
七是跟风、攀比心理。
【那么,如何对待早恋呢?】
第一个原则就是接纳。因为不接纳,会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反对,他们越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第二个原则是堵不如疏。大禹治水的道理都知道,但是父母还是很容易陷入围追堵截的陷阱里。还是那个道理,越堵,越反对,他们越会紧密地在一起。
第三个原则,坦诚交流,相信孩子。相信相信的力量。对于恋爱,对于男女,和孩子坦诚地谈一谈,比如谈谈自己曾经的感情经历,和孩子谈谈恋爱的责任和美好,让孩子给你倾诉。
第四个原则,让孩子明白,你爱他,才会担心他。爱要说出来。不是反对早恋,不是反对他这个行为,而是因为爱他,他这样的行为才让你担心。说感受性语言。你的感受是什么,就表达什么,是恐惧,就表达恐惧,担心就表达担心。不能是恐惧却表达了愤怒,是爱和担心却表达了指责和不满。
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当他感受到你的感受的时候,他会强化自己的感受,当他强化了自己的感受,有了自己的感受之后,他就会更加明白和理解并接纳你的感受,当这种感受能够在彼此间流淌的时候,家庭爱的循环系统就形成了,就流动起来了。
儿子谈恋爱,妈妈要比女孩更爱儿子,女儿谈恋爱,爸爸要比那个男孩更爱女儿。
给早恋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你的心情和感受,回忆孩子的成长历程,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的青春期情感经历,和孩子正式谈谈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