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到极致,真的是父母太过“关心”了?
我们都是父母,很多实候我们都在打着:“孩子,为了你好,千万别这么做;孩子这样做是会被人笑话的,你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孩子你不好好做事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诸如此类的话,相信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你被父母这样教化过,也或者你也沿用了他们的那种固化了的老套方式去教育你的子女。
看到这理,我觉得每个父母的心里,都会为之一动吧!
是啊,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台词,真的在我们的生活里层出不穷了,幻化成各个披着外衣得天使,使我们理直气壮。
那么面对父母这些教导,你是如何做的?而你的孩子又是如何的反应?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唠叨,也成了被我们沿用下来的教育方式。你不觉得吗?
这个现像让你觉得你做的是正确的,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个深刻教训的例子吧,也许你就懂了——生活本来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非父母和别人期待的样子。
因为,你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最美!
人本心理学中《论人的成长》里,有些样一个案例:
一个叫艾伦的女孩,二十岁之前,她也像现实中的每一个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幻想着未来的样子。
生活一度充满美好、充满阳光、也充满自信。
她遇到一个帅气而又性格相投的男孩,她恋爱了,而切两人还定了亲。
当她满心愉悦的告知父母时,却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
于是她和内心的自我,做了殊死的搏斗,最后还是顺了父母的意向,觉得自己年轻可能选择是错误的,最后她们分手了。
这次分手让她感到既难过又痛心,给她带来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使她好长一段时间都活在痛苦里。
这样的事也许曾出现在你的经历中。
但是这时她虽然痛苦,但心里还存在那个真我,她没有完全失去对自己的判断。
然而,自以为是的父母,却不知道厄运正向她们的无知靠近。
她又一次恋爱了,和她的一个学生,而且爱的死去活来,她本来可以尊从自己的内心,和父母抗争一回的,但是她又一次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她选择了父母认为比较合适的表哥,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
她病了,严重的孤独和抑郁,由于自己对生活的不可控,她精神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事本来都可能随时会出现在,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活中。
可这件事在当时艾伦的生活里却被无限的夸大,直到最后酿成了死亡悲剧!
她的生活被父母的“为了你好,我们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难道我们会害你吗?”
所有这一切,表面上看,似乎都是为了孩子好,确在不知不觉中,父母竟演变成那个无形杀害孩子的刽子手了!
艾伦看心里医生、精神医生、各种专家,但是他们好像都不在把艾伦当一个人了,而是把她当成“一个物件”,一个没有感情的物件。
他们判断她最后会以自杀而终结自己的生命!她们的寓言最终被证实了,因为艾伦已被他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逼上了绝路。
这个本来有可能被治愈的女孩,如果她来到现在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她都有可能经过体验式治疗,或减轻病情,亦或有被治愈也说不定,但她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爱有时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也会让我们变的疯狂,这是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的规则。
生活是残酷的。有时会给你一个后悔莫季的结局。
在我的家乡,就出现过两个类似的恋情。
恋爱的男女,在激情里相爱了,她们爱的死去活来,一个非非卿不娶,一个非君不嫁。
然而,在农村的婚姻自主,还只是一种甜蜜的想像。
甜蜜的爱情却不被父母承认,天价的彩礼拿不到手,休想女儿出嫁。
怀着这种心情的父母,顽固的对孩子们的婚事横加阻挠,结果双方男女采取了最激烈的方式:“自杀殉情”。
后果是两家人都无法承担的绝望!这就是无知和愚昧带来的悲剧。这就是:“孩子,爸妈都是为你好,我们都是过来人……”
正是这些披着冠冕堂皇的外衣,和甜蜜的亲情式教育,还掺和着那些过激的“你要是不听过,爸妈就不爱你了,就不喜欢你了,就……”
也正是这些爸妈以为是为孩子好的假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那个心里真实的自我。活成了父母期待的样子。
也正是爱的假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和亲朋同化了,做了父母的乖孩子,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这难道真的是父母想要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