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象王岛与访尧村的山水之间,历史的风悠悠拂过,吹皱了岁月的湖面,泛起层层往事的涟漪。我在这片土地上徘徊,试图从那斑驳的遗迹与古老的文献中,勾勒出四千三百年前象的轮廓,追寻那被时光尘封的足迹。
往昔的繁华与神圣,似已随江水东逝。江村镰涛湾的“有庳古封城”石刻、访尧村道旁的“古封有鼻墟处”石刻,皆已难觅其踪;金沙滩上的有庳祠,也在岁月的洪流中湮灭于双牌水库之下。然而,江水虽能吞噬砖石土木,却无法磨灭历史的印记。站在江边码头,眺望对岸的访尧村,那山水依旧氤氲着往昔的气息,仿佛能看见象在这里的身影穿梭于时光的帷幕之后。
古籍中对象的记载,犹如声声沉重的叹惋。他与父母合谋陷害舜,那丑恶的行径令人咋舌,似乎是人性中阴暗的深渊。但舜的包容,宛如熠熠生辉的暖阳,照亮了这段黑暗的过往。舜以其宽广的胸怀,将象封于有鼻墟,这一举措背后,是亲情的羁绊,还是更深层次的政治谋略?
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便会发现象在有鼻墟的故事有着别样的色彩。他在这里洗心革面,将中原的农耕文明播撒在南蛮之地,教民捕鱼、狩猎、稼穑、制陶、制茶,以德行润泽这片土地,使苗蛮与华夏逐渐交融。他不再是那个被贪婪与嫉妒蒙蔽双眼的恶弟,而是化身为文明的使者,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救赎之路。
象祠的兴废,恰似历史的钟摆,在官方的批判与民间的尊崇之间来回摆动。薛伯高、柳宗元的斥责,未能阻挡百姓对“鼻亭神”的敬仰;李嵊慈顺应民心的重修之举,则彰显了民间力量的坚韧与执着。这其中的矛盾与统一,是官方正统观念与民间朴素情感的碰撞与交融,也让象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更加复杂而丰满。
王阳明的《象祠记》,宛如一道理性的曙光,穿透了历史的偏见,为象正名。他看到了象的转变,肯定了人性的向善之力,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在历史中被长久误解的人物。象从一个恶的象征,逐渐显露出他被尘封的善的光芒,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知错能改的灵魂。
在民间传说里,舜与象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多的温情与想象。他们的相见或错过,都饱含着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与牵挂。而象棋的诞生传说,则为象的一生增添了一抹传奇的色彩。那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仿佛是他过往人生的缩影,从争斗到和解,从黑暗到光明,最终归结于“和”的智慧。这不仅是一种游戏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孕育,在千年的传承中,诉说着和平共处的永恒追求。
如今,当我凝视这片土地,心中涌起的是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思索。象王岛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善恶、救赎、传承与和解的史诗,它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润泽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启迪着后世的我们,去探寻人性深处的善良与光明,去珍视和平共处的珍贵价值,让那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的喧嚣中继续闪耀光芒,永不磨灭。
王海涛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