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和微观的差别
1.中医从宏观大视角入手,讲究中庸哲学思想下的阴阳平衡、因果推理,它是从宏观到微观,注重因果逻辑关系推理。需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升到理论的水平,然后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中间有一个高级语言的转换过程。就如同哲学的学习,烧脑、难以理解;给人的感觉是距我很远、虚无缥缈、晦涩难懂。(本能直觉、理性感觉、生活常识、科学、哲学、宗教、神话)
2.西医是从微观入手,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问题,解决不了整体,先解决一小点开始,徐徐图之。更接近生活,容易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长期的问题短期化,把高难度的问题容易化。符合生物从低阶向高阶进化的过程。
3.西医建立了他的标准化体系,从他的发展路径、研究问题的流程、验证有效性的流程、进入退出流程,对标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有相应的方法,形成一个不断改进的PDCA进步循环。可以大规模组织社会分工、协作,只要组织协调好,数万人可以集合起来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大量试错,几乎可以无限扩展时间的宽度,针对同一细节问题,可以多点开花齐都并进,大大加快获得成果的速度。(青蒿素和杂交水稻的问世,就是基于大量人员同步实验的结果)
二、他们的共通之处
1、都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学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西医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具体化、可视化。而中医的数据收集相对庞大和宏观。知识储备量不够的人无法理解。且因为数据太过庞大,不易给出量化指标,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
2、西医和中医都能为人治病,中医我理解为软件修复和升级(比如手机软件升级),优点是不需要拆卸硬件,没有拆解后复位不当的风险,也没有找不到配件的烦恼;缺点是配件磨损,有些功能可以调整它的富余量,让其恢复如初,但也有一些配件磨损过大,功能会大幅下降,只能勉强使用。西医可以理解为硬件升级和改造,需要进行拆机修复(比如汽车部件更换),优点是能够焕然一新,该功能满血复活,缺点是不一定能够找到配件,拆装过程复杂,不一定能够完全复位。
3、都需要借助工具对病体进行修复,中医的工具是推拿、针灸、中药材、丸剂、散剂、汤剂、口服、外敷药物、石膏夹板,最近一两千年没有推陈出新,投入微薄、收获少;现代西医的工具是B超、核磁共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化学药物、基因药物、注射药物、假肢、血管支架、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投入巨大、发展快。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三、与其他事物的类比
1、如刹车片磨损了,我们可以调整刹车线进行代偿弥补,本身就是有预留富余量的,不影响使用。车胎被扎了个10厘米的口子,补好也不能开的那么快,只能降级使用。大灯灯泡烧坏了,只能更换灯泡,否则夜间就无法开车了。
2、中医生需要自行修炼每一样功法,修炼时间长,且每日不断,才能熟能生巧,个人单打独斗。西医生学会使用工具就好,工具的具体工作原理无需修炼,有很多后勤、辅助、保障人员帮助解决,开发了非常多的辅助设备,集团化作战。优秀中医生都有超级感知力,对细微的变化体察入微。西医生被现代科技赋予了千里眼,顺风耳、透视眼、三头六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些设备大大降低了医生的技能门槛,并且提高了诊断的效率、质量和稳定性。
3、同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革命相似,西医的标准化、模板化,可以大批量的复制同等质量的医生。而中医师带徒的方式,首先数量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人的不稳定性导致差异巨大,行业标准无法建立,无法大规模培养质量稳定的医生。就如同一个武林高手与一台机甲战斗机器人的对决,单打独斗很强,但无法与系统支撑的体系对抗。
四、思考和改变
1、要想发展一门技能,首先得先继承,再把它做到极致,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才是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2、中医想要良好的发展,能够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的医生是关键,标准化、规范化是必由之路,简化诊治难度,降低学习成本。西医设备中医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开发更多适合中医的辅助设备,提高中医诊断的稳定性和实效性。
3、创造中医标准化这套系统的人,必定是一个天才、无私、大毅力、够专注、够勤奋、够博爱的人。但如果能够创造出标准化体系,它必将成为一代伟人。
2022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