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年,还在延续父辈的旧习俗,走着那套传承了多少年的流程。
一早,我们就起床了。我妈说要先敬神。不过这些流程都不需要我参与,因为老家是要家里的儿子来操持的,当然是我弟弟来做这些事。
吃完早饭,我弟就从大锅里把煮了一会儿的一整个大猪头和猪尾巴捞出来,然后放在大盆里,猪尾巴放在猪嘴里。然后依次在客厅门口、厨房、猪圈,三个地方点上香烛,倒上酒,点上黄色的纸钱,弟弟带上他的8岁的儿子,边做边教儿子,口中还念念有词。我在灶房烧火,小声跟我妈说:你看后继有人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没到过年,我弟也会跟在我父亲身边端着碗打着杂。
一转眼,还是这套流程,只是换了对父子。我弟对旧习的虔诚根深蒂固。末了,还把敬菩萨的酒拿来每人抿一小口,美其:发财酒,喝了来年一定财源滚滚。
至于这个敬神的猪头猪尾,今天吃猪头,猪尾要大年十五才吃的。寓意:圆满完整,年年有余。
早上的敬神结束了,然后开始准备午饭,猪头肉必不可少的。要准备几碗菜,用来敬去世的先人的。做菜的时候,不能尝咸淡,不能先吃。这是对先辈的尊敬。桌山摆几盘菜,筷子,门口有一口大的废铁锅,里面叠了一大锅上面写上毛笔字的一封封“福纸”(完全不知道这个子对不对),那是用白纸把一叠黄色冥币包起来,上面写上某某某先人收,摆上菜倒上酒,就开始焚烧那一大铁锅冥币了。我们在一次到桌前叩头祈福,烧完了,我们就可以吃午饭了。
这一系列的流程就很费时间,所以我们的年饭菜比较简单,没有太多时间准备。
我记得我从小就对这个习俗抱着很好奇的态度。一直不明所以。我妈,也是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我父亲没在家,她来操办,所以她的念念有词,跟我父亲比就明显不虔诚了。我跟我的小伙伴在田间打猪草的时候,边走边摆,两个都笑得在地上打滚。
我弟作为家里的儿子,他也有儿子是根,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他操办的很好,也会一直教他儿子吧。
我老公不会搞这一套,我们只要不在我老家过年,也就免俗了。
下午回去老房子看看,再去买明天大年初一上坟的鞭炮。晚上春晚,真的没什么看头。
不过还是要守岁的,孩儿们都等着零点的钟声和烟花炮竹。连三岁的二妹都没有瞌睡。这就是乡下的好处。虽还没到零点,烟花已经开始点璀璨了星空。我们还是要等到零点。11点50多,烟花和爆竹都摆好了,人员也齐了,包括拍摄机位也到位了,只等零点钟声一响,炮竹声四起,照亮了整片星空,还有烟雾缭绕,欢呼一片。
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