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地铁站,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外形各异,情貌不同,不仅起惑:人们的生活都是怎样的,此刻又经历着怎样的心情呢?
折返回自己身上,体察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原来我是个很容易便低落的人,如果情绪是有高度尺的,我必然是在地下至水平面一段活动,总会显出能量有待充电的状态,声音低沉、反应迟钝、动力不足。
究其原因,又得回到原生家庭的根脉,幼时被打压过久,导致无法自然地生发生命能量。要重新安抚内心,鼓励能量显现。原生家庭冷与暖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花很长时间抚慰内心,不断发掘能量和动力。古典老师说,原生家庭有爱的孩子,自然会一路向前,毫无疑虑。冷场下待久的人,总会不时地泛起苦楚。
幸好,人的内心是水般流动的,换一种家庭环境,重新温暖内心,逐渐地,也可以生出对生命的热切与澎湃,只要不时穿越过根基里带出来的消极场,在日常中不断寻回,每个人皆可拥有的美好小确幸。
生命之旅,在不时穿越忧虑的日常中,拨开云雾,逐见晴天。不论是本性里带来的,还是原生家庭种下的,消极、压抑和忧虑,总会有一天,在成长、友爱中,消解、融化,退缩。若这世界唯有一样,让我感受到无尽美好,便是成长。
每一次忧虑的时刻,几乎要陷入无望的时刻,总会有成长不期而至。虽说我绝对不会心理变态地,感谢那些忧虑而焦恍的日子,但是我还是感念,穿越忧虑之后,无尽的幸福喜乐。或许老子说得很对,福与祸,喜与忧,向来是硬币的两面,相伴相随,不会独生。
像我这般压抑的人,往往很多事情积压到一处,才发现自己的内心究竟是如何感受,为哪些小细节难过压抑,不得释怀。在日常惯性行迹中,往往无解,只能跳脱出来。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无人熟知,散步。
没有康德的智慧,却无比喜爱康德的爱好,散步真是疏肝解郁的好药方。在一处草青水碧的景致,悠然地、不管外物地散步,一步步地,许多困扰自己,忧虑良久的小事浮上心头。看到自己是如何,在没有觉察到内心难过的时候,就用外界的限制拘束住内心,在内心里悄悄埋下一点忧伤。
理出来的忧伤、困扰、委屈,便立时随着水流流向远方,内心清澄起来,觉察到自己内心认可又不会对外界产生激烈抗拒的方法,不知道这是不是智慧沉淀的过程,但确实感受到,某种情绪管理的成长。
在此之前,绝对不会想到事情还可以如此,既让自己内心坦荡,也能抒发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促成事情。内心、思维和表达,内外一致的人,大概可以达到这三者的互相提升,那便是真诚的至高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