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今天学习了黄珠钗老师讲解的《论语》子罕第九第八章的第1节,听老师讲解后我对本句有了更深的了解。仿佛看到伟大的夫子在和鄙夫对话,夫子“循循然而善诱人”,鄙夫在孔子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出了困惑、走出了困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虽有时空的阻隔,但我依然可以体会到当年鄙夫豁然开朗的满足感。
本章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点:首先要孔子一样的谦虚。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有知识,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实际上是无知的。而是当有人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循循的善于启发别人,就别人问题正反多方面的一直引导询问,直到问到问题穷竭了,这样问题自然就会被解决。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父子是有强大的学习力的人,他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凡事要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直到把所有的问题都问到穷竭的地步,自然会一切明了、透彻。
第二,无论教与学都要有空杯心态。学的人是带着内心没有的心态来请教,没有执着、没有成见,就会虚心接受老师的观点;孔子说自己无知,其实也是空空如也的心态。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和学生的诚恳谦虚,二者的学习状态是相互呼应。学生诚恳的善问、老师挚诚的教授,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叩问而竭的学习方式。叩问问题,随着夫子提问,就会把事情的正反两端叩到内心的深处,让问的人自然会全面的了解问题,自然会开悟。夫子的这种叩问教学的历程非常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揣摩运用。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夫子自己不会在内心存有一番知识,等别人来问他的时候,把自己的那些储备好的知识拿出来去解决人家的问题。而是针对不同的状况,用“叩端而竭”的方式让问问题的人在迷惑中醒悟。通过这样的一种叩问,孔子的这个教学的过程相当于为鄙夫插上了双翼。以后无论是否有夫子在身边,都可以用跟从夫子的学习过程而获得能力去解决再遇到的问题。
第四,优秀的教师是注重方法的传授的。所以黄老师又留给了我们两个问题去思考:当老师要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更好的去把生命当中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我认为应该学习圣人的“循循然善诱人”、“叩其两端而竭焉”的学习品质,而不是把所学的东西一股脑的硬塞给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启发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通过引导,教他们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人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真正的得到老师要传递的东西呢?学生也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诚恳的学习才会受益。跟老师学习之前,也要有一种空空如也的学习态度。我们现在很多人,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毛病,一问问题,就说我知道。我有一个学生,在同学看来,他知道很多的东西,同学也会非常的羡慕他。但他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所以上课从来不听讲,作业也不写,现在发展的特别不好,正在走下坡路。这就是没有放空自己的缘故,认为自己什么都行,所以不能虚心的向他人学习,这样反过来却害了自己。所为,所以作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应该放下自己的成见,虚心诚恳的去向老师学习。如果不能用空杯心态学习的话,依然固执于自己原有的东西,那接受新的东西自然就会很慢了。
学生善学,老师善教,循循善诱,为学生插上自我学习的双翼,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能够让学生走出他的困惑、困顿,这样的老师才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师。我愿意效学孔子,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