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近期上映的《无问西东》成了最具争议的热点电影,本片是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拍,由于种种原因2012年拍摄完成至今才上映。只是“清华”与“禁播”这两点,就让此电影在上映前就吸引了无数眼球与关注,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影评极度的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抓着湿透的纸巾放言要二刷三刷无数刷;唱衰的人则感觉主线分散,不能自圆,将其拍到泥土里。而几乎没有什么折中的评论,这是为何?
本部电影用穿插的镜头讲述了百年中四段不同时期的几个年轻人的人生——1924年的偏科学霸吴岭澜,1938年投笔从戎的飞行员沈光耀,六十年代的陈鹏、王敏佳和李想,以及新世纪的广告公司职员张果果。
让我们先说说电影显而易见的几个尿点,从具体的剧情来讲,几个故事里确实有些叙事上不令人信服并且做作的地方,比如王敏佳在批判会上被打之后的死而复生,比如沈光耀带着战友烧着本该用于空战的燃油去给孩子们空调食物还大玩特技哄其开心等等。而且,四个相对独立的子故事无法全部很好的在两个半小时内展开,真正讲述清楚的也只有沈光耀一条,让专门来看故事的观众非常不买账。
然而,这样经不起推敲的剧情为什么还感动了一大票的观众赚足眼泪呢?
首先,他们抓住了一点:善意
本片的主题是什么?问题有多个答案。本篇主演之一章子怡评论说,主题是善意,是生活的困难和恶意中永不缺位的善。在沈光耀的故事中,在危险的战场上冒着危险空投食品是善意;在陈鹏、王敏佳和李想的故事中,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堪和痛苦仍旧要抱持善意;在张果果的故事中,当面临岔路口与抉择之时,主角选择的仍然是向善的那条路。
第二 真心和真实
一些影评提炼出的主线是真心和真实,从沈光耀的长官说出的“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到梅校长教导迷茫中的吴岭澜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再到黄晓明扮演的陈鹏对李想喊出“你怪她不对你真实,可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毫无疑问,跟随自己真实的本心是本片的着力点之一。
第三 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张果果面对四胞胎的一句自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沈光耀的母亲不同意自己儿子去当兵,担心“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张敏佳在批斗会上几乎被打死,陈鹏为她造了一座假坟,是这个女孩埋葬过去获得新生的象征。而张果果的故事里四胞胎的呱呱坠地,无疑是新生命和新希望的代表。
最后,是令人动容的大情怀
作为清华校庆的献礼片,熟悉清华校训的人们当然会试图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部影片。无论是西南联大的跑空袭间歇在山沟里上课,还是沈光耀们投笔从戎,或者是陈鹏和李想响应祖国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都体现了一股浓浓的逆境奋斗的精神和家国情怀。而片尾长达七分钟的对清华和西南联大诸位大师的介绍,更是将此情怀的感染力推向高峰,让人们感动不已。
对一个故事线索不集中的影片来说,有这么多种解读,实在很正常。影片里分散的讲述了如此多时代、背景、经历各不相同的人,主角们相隔很远地坐落在人类特性的坐标轴上,给观众们建立起了一幅人间百态的巨型画面,对宏大和深刻话题敏感的观众,这些终极问题势必会戳进心里,这便是大家的泪点之所在。
然而问题是,导演的野心很大,试图在两个多小时就涉及到以上诸多深刻问题,这就使得每个问题都讲述得匆匆忙忙,故事线索也不够清晰,被人诟病也就不奇怪了。
对我而言,《无问西东》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可能要超越其他人,它不仅超越了青春片的题材范围,更是触及到了哲学层面的探寻,也就是对生命,对时代,和我们这个世界的追问。即使在故事叙述上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依然是一部在近年来十分少见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