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文章时总是不由的想到一个问题:
理性太热衷狡辩,
语言尤其善于自欺。
同一个故事可以提炼出一堆互不相关的道理,
甚至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如果不用逻辑加以约束,
简直怎么说怎么有,
根本无法论证道理的合理性。
语言到底活份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
最近追剧达人们好像在看《遇见王沥川》,
铺天盖地的推荐、讨论、花痴文章在刷屏,
我刚才翻“堆糖”,竟然看见这部句的千字影评,
要知道,“堆糖”可是一个图片分享平台。
这个影评用的标题是“爱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这个句子很有名,是塞林格的短篇小说《破碎故事之心》里最为耀眼的一句话。
爱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对于所有或凄美,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这句话表达得是多么贴切。
但是你想过没有,
贴切,对于语言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1.小明走过河边时刚好发现小刚落水了,他第一个反应是马上下水施救,目测距离应该是触手可及,但是转念一想,小刚平时总欺负他,决定还是算了。
恨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2.小明逛街时看上一条裙子,刚要伸手感受一下材质,一眼瞥到价签,心马上凉了下去。
穷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3.下班后,小明路过面包房,被芝士的香气吸引得迈不开步,一天工作这么辛苦也该犒劳自己一下,她取了蛋糕排在一对情侣后面等着结账,前面那个苗条的姑娘和男朋友有说有笑,小明看了看自己,把蛋糕放了回去。
胖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4.每天都追的《遇见王沥川》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明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没有看到电视遥控器,也许在卧室,也许在沙发底下,于是小明不再关注墙上的时钟,而是继续瘫在沙发上无聊的翻着手机。
懒是想要碰触,又收回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