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
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正巧紧张赶due氛围结束,便想着来游上这么一游。
而一经攻略,扬州周六的酒店远远贵于周日的酒店,便临时变通了计划,在离扬州很近的高邮先行盘桓一日。
扬州附近其他城市不在少数,为何选择高邮?一是读了高邮人汪曾祺的文章,二是看了up主阿星游高邮的视频,于是便心向往之。
上午开车,中午到了那儿,第一站便是阿星吃的旺月饭店。人很多,需要坐在街对面的座椅上排位。就算落座之后,点菜上菜也需要很长时间。
所幸,上的菜品是对得住等待时长的。头一道油焖蚕豆,端上桌时,墨绿的蚕豆浸在咕嘟咕嘟冒着泡的热油之中。夹入口中,蚕豆的内部已经被焖得酥烂,而外壳却既脆又韧,油香加上蚕豆本身的清香,相得益彰。原以为蚕豆能有多好吃,只是依照阿星的经验点的,谁知竟停不下筷子。
汪豆腐,阿星在视频里解释,大家以为汪豆腐应该是和文化名人汪曾祺有关,其实不是的。是当地人把豆腐剁碎的动作叫做“汪”。随意汪豆腐,其实就是碎豆腐,加上一点猪血与肉碎。以为味道会很淡,其实很咸鲜,一口吃进去,满嘴都是豆腐的滑嫩和肉末的鲜香。
菜量很顶,只这两道菜,还没上饭,我和小秦就饱得差不多了,于是退掉了米饭。第三道锅巴腰花,较前两道略为家常,不过也不差。
来到高邮怎能不吃咸鸭蛋?向店家要了一个他们自己腌制的来尝尝。其貌虽不扬,但一吃,却是咸淡适宜,咸味没有盖过蛋本身的香气,空口都能吃下半个。
问店家腌蛋的相关事宜,知是二十天入味,清明前后的蛋最佳,只是他们家的一批才开始腌,所以没有油香油香。
再问镇上卖咸蛋的有哪些好吃?答超市里卖得都不错。
后来在一家小卖部里稍微买了一点,确实很是可以,蛋黄油汪汪,吃起来沙沙的,比旺月饭店还要不错一些,看来是腌够时长了的。
下午逛了逛汪曾祺展览馆,感受了汪老在当地的影响力。深以为汪老就是一位已经达到比较高的境界的文人,于生活小事中发现乐趣,笔触下又现慈悲。
逛了清水潭,纯是因为酒店赠票,是个小水潭。虽也有些生趣,和我们接下来看到的相比,却不免黯然失色了。
沿着省道,我们参观了京杭大运河紧贴着高邮湖的一段。宽阔平静的河面下波光粼粼,货船往来航行,不得不让人感慨古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智慧。而另一面,大肆扩建运河的隋炀帝枉顾现状,征调民夫,弄得天怒人怨,中原大地三十六处狼烟,七十二路反王,隋朝也同秦朝一样,二世而终,令人嗟叹。
望着湖面,我的思绪忽又回到我那部《墨染仕子泪》的开篇,原就是在京杭大运河的一艘客船上发生的。但那是的我大半都是凭想象写就,少有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今日一见,才深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密不可分:在书屋里读再多京杭运河的书,都需亲来一见,脑子中方有概念,方知自己的书谬误之多。
在高邮湖边看罢日落,便欲去吃晚饭。本想吃一家焦家巷面馆,谁知早早关门。无奈,找到了仍然开着门的阿星吃过的小吃店。店中人满为患,老板和跑堂照顾不过来,也难有好脸色。想来碗阳春面,谁知只有馄饨。一吃,竟是分外的不错,尤其是加了浓浓黑胡椒的汤,喝完爽心舒胃。
吃得好了,对店家的不客气也不甚上心了,甚至自顾自地为他们开脱:定是生意太好,压力太大,便难做到面面俱到了。只是我们身旁的一位大姐显是不满到了极致,一会埋怨馄饨和以前比皮多肉少,一会又冲误以为她吃完了要把碗收走的跑堂大发牢骚,最后吃完了,一气之下把桌子上的纸巾抽了十几二十来张,忿然离去。可能是她是老客户,以前吃着这家店,又亲眼看着她滑坡,故而失望了吧。
晚上开在回酒店的路上,见识了摩托车挤在车道中间往前,汽车只能缓慢地通行,而在一个没有车的口子,更是看见一辆摩托车不管红灯直接冲了过去。
面对这种规则意识薄弱的情况,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忍不住吐槽,给他们贴上不懂规则的标签,对此进行批评。但是读了几本好书,我对“不带评论地观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后,却认识到,这只是浩浩中国的另一面,我们不熟悉的另一面而已。我毫无理由去对另一群人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居高临下的俯视。
而真正放下成见去观察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旅游,的的确确是一种增长见识的绝妙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