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妹妹,我看你经常摆在这,买的人也不多,生意也不怎么样吧?”那个小枚的常客笑着问我。
“是呀,没什么生意。”
“你可以通过网上售卖撒,挂到网上肯定好卖些。你看你这样,还不如去上班呢。”她接着说。
“网上卖也没那么容易吧,而且我是因为带孩子,不然我就跟别人一起去其他地方开店了。”我有些不高兴地回答,但说完我就有些后悔。“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我想做什么又何必向别人诉说。
“你孩子多大了?”
“2岁多”
“我觉得孩子小没关系,大了念书了需要辅导作业才需要家长陪着。”她接着发表她的意见。
“正因为小才好管教,成绩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性格养成。”我有些不服气地反驳。
“真的,辅导作业时期更重要。”她嘀咕一句,撇撇嘴不再开口。
若心情好时,我不会跟她有这样的口舌之争。但碰巧昨天早起加忙碌,稍稍有些心情不佳,才有了这样争强好胜的对话。
“你这样,还不如去上班。”“孩子小点(没有父母陪着)没关系。”这样的说辞令当时的我感觉极度不适,像在否认我一直的付出。而“网上生意会好些。”是否这样,谁能保证?当然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就算不赚钱我也要做这个,我何必解释给她听。况且我家人都没什么意见,她的看法又与我何干。
当然这里不是吐槽这件事,而是这件事令我想起了另一件事,第一次参加心理学航线后,我曾对主班的微信头像进行了点评。“距离镜头太近。”“耳环不合适”“头型也不适合脸型。”大致意思就是这些,只是表达的委婉些。
这虽是我的好意,其实并不恰当,也许人家并不需要,就像上面那个给我建议的顾客。我不知道那张自拍头像对她有没有特别的意义,会不会是她第一次拍的满意的照片?或者对她有特别意义的事发生而拍的?又或者是她鼓起勇气第一次站在镜头前展示自己?
心理学书籍上提及称赞别人,换位思考,以前还认为这样做不合情理。而生活中众多的小事件告诉我,我看到的只是我想看到的,但眼见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