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衡阳市区天空晴朗,气温适宜,空气质量优良。在老伴的提议下,我们一家三口中饭后,乘坐公交车来到坐落在市区湘江河中间的东洲岛游览。
东洲岛与长沙的橘子洲、岳阳的君山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东洲岛“东洲桃浪”是古衡阳八景之一,也是衡阳市“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岛位于衡阳市区东南面的湘江中央,长2100余米,最宽处200余米,占地面积约323亩,沙滩面积25亩,东面水域宽300米,西面水域宽500米。
岛上有庵殿、有书院、有古树、有桃花,也有儿童游乐场。水少的季节还能看到沙滩。该岛四面环水,岛上树木茂密,绿荫浓蔽,环境十分幽静。
2019年,投资约4亿元重新修建一新的东洲岛,设计依托“东洲浪桃”独特的文化底蕴,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将其打造成为衡阳市最具地标性的“城市客厅”。重建后的东洲岛,遍植桃树约3000株,恢复了“试看东洲浪桃暖”的人文景观。
还对全岛驳岸进行了抛石护岸,并结合生态护岸工程,按照“高低、曲直、宽窄”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了环岛亲水栈道,并利用岛上原有居民道路规划建设了4米宽的环岛青石板游路,保护修复了罗汉寺、船山书院,在岛南端的最宽处,兴建了夫子楼,形成衡阳市独有的标志性古建筑。
为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布置了沙滩、阳光草坪和儿童乐园等配套的游乐设施。在湘江东岸建有风雨廊桥,西岸建有东洲古渡,方便市民上岛游乐。
由于天气好,来东洲岛游览的市民特别多,沿江的道路上挤满了汽车和行人,我们乘坐的公交车在走入沿江路以后行驶速度比行人还慢,一些急不可耐的乘客提前一、两个站就下车了,他们一边前行,一边游览湘江东岸的风景。由于到江边来得多,我们一家没有提前下车,而是随着慢慢移动的公交车移到东洲站车子停下我们才下车。
离景区越近人就越多,停车场停满了大小汽车、电动车,从公交站到风雨廊桥近200米的路段两边还摆满了销售矿泉水、口罩、水果、爆米花等小吃的商摊,我好不容易从人群中穿行过去,来到风雨桥的入口,通过疫情检测的规定动作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疫检过关后顺利进入风雨廊桥。
和我们一样,大多数市民都是从东岸的风雨廊桥进入岛内景区,200多米长的风雨廊桥上的两边也站了很多观景或拍照的游客,廊桥的长凳上坐满了人,有的是从岛上游完出来的,也有的老年人是上了桥以后需要稍事休息,恢复体力。
据现场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透露,初六这天上岛游玩的游客超过3万人,大部分是一家一家来的。岛上游客最密集的地方要数儿童乐园了,所有的游乐设施都是满满的小朋友,周围还有等待游玩的,陪同的父母、爷爷奶奶们则坐在游乐场四周和椅子上晒太阳、闲聊。
因为东洲岛我们一家人去的次数多了,所有景点都游览过多次了,观景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到岛上晒晒太阳、吸收新鲜空气,顺便看看正在开放和等待开放的桃花,才是此行的主要目标。
岛上3000多株桃树,开花的还不多,仅仅数株早熟的白花桃树开花了,花特别的洁白,在嫩绿的桃树叶衬托下显得挺特别漂亮,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大部分桃树是含苞待放,预计天气持续晴朗,一、两周后岛上将会是一派“试看东洲浪桃暖”的景象。
此行,我们还参观了年前由政府为做好扶贫开发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村经济而设立的“湖南一县一特展示馆”,每个县市区一个展馆,衡阳市对口扶贫的湘西花垣县和湖南省对口扶贫的新疆鄯善县也各设立了一个展馆,展馆内主要展示的是特色农副产品,如茶油、菜籽油、茶叶、大米、水果等土特农副产品。
这14个展馆分布于岛上风雨廊桥的南面,都是利用岛上分立的两层建筑装修而成的。虽然购买产品的人不是很多,但前来参观、咨询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在花垣县展馆,最引人注目的是印有“十八洞”商标的商品,昔日无人知晓的十八洞村,由于过去的贫穷,引起习总书记的到访和“精准扶贫”方略的出台,如今无人不知,媒体曝光度不亚于名人明星。
我这次参观了常宁、蒸湘、衡南、花垣和鄯善县等展馆,重点关注了各展馆展出的茶油及深加工产品。虽然已经离开油茶产业,但对油茶的“情怀”不减,毕竟油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茶油又是国油,湖南是全国油茶第一省,而衡阳又是全国油茶第一强市,更是油茶之乡,全国五个油茶建设重点市之一。
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口号是喊得响,领导决心也大。但依我所见,衡阳市发展油茶还要多下苦功夫,多做实事,多在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全市及全产业链形成合力方面做文章,不然这全国油茶第一强市会独有虚名,华而不实,到时被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