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些困扰?某一人生阶段发现自己遇到了卡点想通过读书去找到答案但是!书太多,不知道要看哪一本?进了各种读书会,发现每本都很好就是读不进去;好不容易能静下心来读书又发现自己读了记不住;自己读完一本书在生活中工作中突然想到了自己读过,但是不会分享等等。
一句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怎么办?
先理解我们的三个阶段:守、破、离。
守就是我们的输入,我们输入有哪些内容?
1、信息:此类知识只需要利用互联网搜索即可不需要刻意去记忆。比如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件。
2、知识:需要我们系统的去学习,比如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理财知识等。
3、技能:需要我们实际的去锻炼不光是从书本上学,如演说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
4、智慧:通过个人的修养、知识、经验、人生悟出的道理。
以上的知识,是选择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那怎么学?
推荐大家一种方法:饱和时学习法,这个和之前写过一篇《卷王之王》有异曲同工之处。
就是利用自己的碎片学习时间、空余时间进行四面八方学习,比如:通过喜马拉雅、得到听书,微信读书,通过有知有行听无人知晓、知行小酒馆;各类视频学习;参加线上线下读书会、PPT分享会、即兴表演,参加复盘营等,自己每周输出原创写作。
四面八方学习要掌握三个要点:
一要快,72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一件事你三天之内不去做,大概率你永远就不会做了。
二要准:找准方向找准方法,这样的努力才是有效的。
三要狠:对自己要狠一点,不要怕、不要脸,逼自己一把做到极致。
当你读了好多书,你会发现你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啥呢?缺少了一个思考环节。
要学会读书的过程中,生活工作的过程中提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他人提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一生要修的能力。
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为什么这本书读到这段话特别有感触?我是不是以前遇到过?我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有机会再来一遍我会怎么做等等,这样一本书读下会有很深的感触,不要苛求一本书有很多这样的感受,即使一点感受也是有收获。
费曼先生说过:学习的本质是生产输出。
罗振宇老师也曾说过:把读书和听课当成是学习,是对学习最大的误解。我们要追求的是:听过、知道、理解、能讲。
所以我们读书、思考最后的本质是要实践、输出。
有知道到做到,中间可以有个说到作为桥梁,想到了小朋友的学习,可以锻炼他读完课本复述的能力,即说到的能力,这个能力掌握后,其他一切简单易行。
最后总结下我们的学习的阶段分为:输入(30%)、思考(40%)、输出(30%)。
最后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学不会,而是我本可以。相信自己吧,找对方向,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