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哪些东西必须学,哪些东西可以放一放再说?
这大概是困扰每个妈妈的教育难题之一。
其实,4-8岁,有两种能力培养一定不能错过:一是语言启蒙,另一种就是思维能力养成。
大家都知道,4-8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抓住这个时机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和语流语感,明显优于启蒙较晚的孩子。
同样,4-8岁也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期。
抓住这个时期进行充分的思维开发和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会远超同龄人。在数学学习上自然也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像登顶《最强大脑》的尤冠群、孙奕东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从小就在进行数理思维启蒙。
相反,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数学学习吃力:计算掰手指,速度慢总出错讲过的应用题,一变题型就不会读不懂题意,对数学越来越没兴趣,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数理思维。
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不只影响小初高12年的数学学习,甚至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好的孩子不仅学科成绩优秀,在为人处世、解决问题上也游刃有余。
而学会下围棋是锻炼数理思维的极佳途径。
在一盘棋的对弈中,棋手不仅要推理、计算,还要足够专注才能赢得对局。
数学感
据统计,一局专业围棋比赛中,至少要包含3^361道数学计算题,这其中融入了数字、运算、平面几何等数学题。学围棋的人,必定拥有一份好的数感。
推理性
对弈中,得与失全在一念之间。
棋手每步棋,都要在几秒钟内考虑清楚,哪些棋子可以舍去、舍去之后会得到什么、得到的有没有失去的多。
有良好的思维推理能力,在孩子的学习中便能更快的理解题意,认清每一个数字之后的含义。
帮助孩子迅速从题目中理清思路,正确答题。
全局观
在围棋中,布局是考核棋者全局观最重要的一项。顶级的围棋大师,在下前3步的时候,已经提前考虑后面的20步要如何布局。
而数学中,尤其是立体几何在添加辅线时,要求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住,要全面思考,找出最合适的位置。
围棋与数理思维就像一对好朋友,相辅相成又共同进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