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学找工作的日子,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自己特别喜欢某家企业,而且自身条件也是完全符合企业用人要求,但是这家企业或者连笔试机会都不给,或者来回折腾最后无疾而终。更气人的是,身边有同学仅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走马观花,但企业却是疼爱有加,怪不得八抬大轿来请。想想自己“以身相许”,认定对方,只要录用,“刀山火海”都去,觉得自己也贱;别人蜻蜓点水却俘获芳心,觉得企业好贱。
这种现象更常见的情形,也是更让人纠心的,是“你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人你不爱”。领好人证越多的人怕是更锥心彻骨,电影电视里像炒不烂的梗重复演,身边的真人直播也屡见不鲜。总之,一方做的不知多好,上天摘月、化为身影、掏心明鉴、追求三生三世……总之只有想不到,没有未发生的,但另一方的心宛如铁铸,又冷又硬。热情的有多热,冷血的就有多冷,好像就是要保持能量守恒。到了最后,嗑瓜群众双边开黑,骂一个死脑筋,骂另一个臭绝情。想不到吧,动了最真的情、付出了最大的代价、产生了最多的苦恼,最终落个人神共愤、世间不容的结局,反倒是逢场作戏、露水情缘,让人津津乐道、眯眼羡慕。
生活里,像同学间、朋友间、亲友间,类似的矛盾现象和犯贱之事,也是时常碰到。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纠结的问题要问三遍。也许,真相是这样的。
身边有做研发或产品经理的人,一定对这些话不陌生:我设计了什么什么功能、我的产品多牛多牛、顾客他妈没想到我都替他想好了……但身为朋友的人,话是很认真在听,但心里不认同,对不对?作为基友,你不能打击他,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好像也没什么大道理反驳他,但你反正是不喜欢、不认可。原因很简单,产品的功能不是你需要的。你喜欢吃甜,一款辣到极致食品,你会喜欢吗?你喜欢喝茶,一瓶30年的酱香茅台酒,能吸引你吗?
前面悲剧的关键就是没有找到对方的需求点。无论是人还是物,首先得从符合需求,都还没搞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一味强调多好多有诚意多强大功能,有用吗?
在找工作或找对象时,你所谓符合对方条件,是一些可以量化的客观的硬件,如学历、身高、专业水平,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主观因素,无法量化,往往还因人而异,很讲究当下感觉,那一刻对眼就OK,不对眼啥都免谈。招聘的是HR,只要是人在筛选时就一定会体现偏好,你是够优秀够真诚但不是他喜欢的款,其他就不要讲了。把明星从一线到十八线拉出来,哪个容貌不是人中龙凤,但还不被你挑三捡四,最后分出超好看的、一般好看的、不好看的和没法看的。好看是因为他们符合你的审美需求,你认为不好看但有别人喜欢是符合别人的审美需求,而它们本身都是漂亮的。
你爱一个人,是因为ta符合你的需求,至于是相貌、气质、能力、财富就不细讲了,你爱的人不爱人,是因为你不符合ta的需求,至于是个头矮了、钱包瘪了、学历低了就不好说,也可能是挑不出毛病,但正因为挑不出毛病太完美而不符合对方要求,人家想找个不完美有缺点的轻松过日子。很少有人爱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爱他吧,因此不要突出你有多爱对方,而对方却不反馈你的爱、不回报你的爱。用正确的废话讲,你俩就没缘分,何必在诉苦何必坚持?
离开上一家单位,不少人都说我不知好歹,说领导怎么怎么器重你、喜欢你。我是来工作的,是为获得薪资报酬和职业成长,而不是找一个器重自己的领导。回到标题,“你对我很好,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如果薪资报酬和职业成长,一个都占不上,我不会选择停留,不管其他方面有多好。再者,别人眼里所谓的“好”到底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需要对方强调也不劳别人指出,我的心最清楚。
弄不对需求是什么,通常不会有好的结果。而精准把握需求并予以满足,则可以获得发展。
近几年国产手机真正是成长起来了,无论是销量、质量、功能、外观,开始毫不逊于外国牌子。其实更早前,国产手机就有过一波春天。跟现在的比起来,那会的国产机真心拿不出手,low得很,但着实拥有一批铁粉。无他,只因这些国产机精确满足了市场的某些需求。譬如便宜,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卖两三千,它们价位一般在500以内,一些甚至是一两百。那会普工的月工资大概也就一千多,便宜的话屌丝和农村消费者买得起(国产汽车也是走低价路线获得市场份额的)。又如,功能齐全。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正牌手机,大品牌、质量好,但功能单一,就是打电话发短信,而国产机可以录音可以听歌可以当优盘用。尽管有些功能蛮胡哨,但人家赢在数量多且新奇。再如,酷炫。追逐手机的最主要群体是年轻人,有个手机、MP3,泡妞都多几分自信。当正牌还是黑白主色调了,它们开始用上彩色。当正牌有彩色时,它们已经有炫彩了。不管社会主流群体怎么鄙视当时的国产机,但数量极大的屌丝群体是那样坚定地拥泵国产机。
诺基亚倒闭,既是被技术打败的,也是被自傲覆灭的。成为世界手机老大,它以天王自居,仿佛消费者要围着它转,它生产什么顾客用什么,罔顾“上帝”的需求。
读到这,你已经基本同意要以满足对方需求为中心了。但接下来肯定会问,需求是要被满足,但问题是需求并不容易准确辨析,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有!
前面讲到,产品经理和研发人员搜肠刮肚、殚精竭虑也还是被消费者骂不懂客户,这反映靠一小撮“专家”是已经落伍了,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瞬息化,没有谁可以文武全能。既然消费者谁都伺候不了,那让他们自己伺候自己,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这样干的,让消费者参与进来,设计、测试都有他们掺和,真理就在火花的激撞中产生。第一批产品出来,也不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比闭门造车要好,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完善产品。消费者的挑剔少一点再少一点,购买也就多一点又多一点。
找工作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不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时,不断去试,人家对你不感冒的就坚决撤,不要恋上公司,非某某公司不去。而且通过尝试,其实也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己适合哪些类型的公司或HR,总结经验,让需求匹配更加清晰,所谓“不断去试”就不会是无头苍蝇乱撞。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找到中意的东家。
说到找对象,是不是也像找工作那样“不断去试”,见一个爱一个,这可行不通,毕竟确定关系不像面试那样简单和便捷,哪怕是相亲,说是可以一天见几个,但成本可不低,至少面试不用掏腰包。成功的婚姻,一定是彼此符合对方的需求,因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即喜欢怎样的人,不要见到漂亮的、优秀的就有冲动。不少人一直单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怎么的人,被问起来都说不出最看重的三个特点、五个条件。市面上很多教泡妞、撩汉技巧的书籍,但试想不适合,泡到手又怎样?付出了时间精力,换来的吵架、各怀鬼胎,蠢不蠢!
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后,这时候可以“广撒网”,当网里有目标后,第一步要做的是想办法弄清楚对方的需求。这时可不像问卷调查或刑事审问,直截了当地问“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把条件一五一十列出来”。相反是要旁敲侧击地收集信息,善于观察或有经验的人比较容易辨别需求。当然不排队对方可能像多数人那样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需求不清算是机会,前提是慢慢来,从做个熟人、朋友开始。
用“需求论”去看待人际关系,是不是感觉会轻松一些,心态上少了急躁,不会把一些矛盾或纠结归因于人本身,少些去否定自己。当然,提出“需求论”不想被拿来当作懒惰的理由,不管好坏反正有符合的一款,我们还是要提升自己,这样你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