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已经进展到第三课了,上一课小荻老师带我们学习了DISC人格分析,基本上我还处在还搅在一起混乱不堪的状态(还要多练习啊。),今天学的是沟通中的潜规则。
虽然每个人的类型不同,喜好不同,沟通方式不同,但在沟通中还是可以有一些规律可以去探寻的,有一些雷区是不可以去踩的。
1.脑容量有限。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短时记忆也就是7±2个字符,因此在和对方表达观点时最多3-4个就可以了,5个基本上就让人分心而无法记忆了。当然,这是在提出的观点是新观点的基础上。如果讲出的观点中有对方认知中所有的内容,就可以很快形成共鸣,加强记忆,那么也就可以多记几条了。换个角度,因为脑容量有限,所以更需要在总分总的方式提出观点:我今天的观点有三条,1巴拉巴拉巴拉,2巴拉巴拉巴拉,3巴拉巴拉巴拉。总结一下也就是什么什么什么这三个观点。这好像更适合在开会,汇报或者培训中用,生活中要也这样是不是会太学究?这样总分总的C型居多吧?
2.厌恶混乱。这点也可以和脑容量有关啊,因为容量有限,超出了容量范围就会让我们觉得混乱,而这种混乱就会让我们很不舒适,拒绝接受。所以我们喜欢贴标签,比如河南人都不好,而这种标签就可能引发偏见,这一点是要避免的。而因为沟通对象也喜欢贴标签,那不妨在沟通中帮他整理好标签,做好分类。
3.喜欢分类。因为厌恶混乱,所以喜欢分类,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但也注意一点,因为喜欢分类,所以容易给别人贴标签。突然想到第一印象去了,第一印象要好,标签也就贴的好,所以在和陌生人做第一次沟通时,一定要想好自己的沟通目的,不要被随意贴标签。此外,要想引起别人注意,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给他一种和你和普罗大众都不同的感觉,这样一开始的标签就贴的比较成功了。当然,后期维护这个标签定义也很重要吧。否则很容易冒出:当初我怎么瞎了眼这句话吧。
4.渴望安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就像我们等车时不愿意紧挨着别人坐一样,一旦对方侵入自身安全区就会浑身上下不舒服。所以,当我们到陌生环境,就想看看有没有认识的人,有没有和自己有关联的人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是这个道理吧。因此,和人沟通时,不防找些双方的共同点,星座,喜好啊,经历啊等等,拉进关系,提供足够安全感。渴望安全还可以延伸出来厌恶损失这条规则,就像有的人,特别关注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这东西没什么用,也不可以给别人用,就会不舒服。想起儿子的幼儿园要求大家各带一本绘本过去,我给小家伙拿了本他平时根本不看的书,可他就是不愿意,还哭了好长一阵子,包括不愿意分享玩具啊,应该也算是厌恶损失的表现吧 。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要认真想想怎么沟通了。不过说实话,我总觉得小孩子的大脑回路和成人是不一样的。
5.抗拒改变。这条也和渴望安全有联系,因为改变就意味着或多或少会改变自己的安全区,令自己不安全,所以我们是拒绝的。但是我们又会有取舍,如果拒绝改变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感,那我们还是可以去做些改变的。所以,沟通的时候,要么让他的改变是潜移默化察觉不到的,要么就改变他的安全感让他自己不得不去改变。所以,4,5两条,4的级别会更高一些,人们可以为了4而放弃5。
6.关注差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其实的确如此啊),和前男友的女朋友完全不同,买的化妆品比之前的有更多有效成分,领导开会也常会说:来,说点不一样的。我们希望通过差异来表现自己,而沟通对象也期待通过差异来更多了解你。虽然喜欢分类会让我们在大面儿上看似是相同的,但还有很多小的地方是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就好像双胞胎,也希望借由一些差异来区分彼此。
7.在意反馈。反馈即回馈。当我们表达了一些观点后,大多数情况是期望有所回馈的(自己要是用呵呵,或表情符号做了回应,大多应该也不会期待什么好的反馈吧)。在沟通中,给予对方有效的反馈可以很大程度的安抚对方的情绪,使对方知道你是有在认真和ta沟通,而如果只用嗯,啊的做回应,很容易让对方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沟通。(话说回来,用嗯,啊的做回应就根本没想好好说话吧)。比如吵架,永远收不到回应的吵架该让人多么绝望,这也算是冷暴力的一种吧,所以也会常见到吵吵嚷嚷一辈子的夫妻白头偕老了,而貌似相敬如宾的反而过不到头。要想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及时给予对方正反馈很重要。
谢谢小荻老师的课程,沟通的确是一个大学问,这决不仅仅是为人圆滑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直来直往的说话固然痛快,但如果讲求一些技巧,让沟通更为有效,岂不是更好?
期待小荻老师接下去的课程!好了,得去研究DIS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