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拜读此书,书中将阅读力分为联结、提问、图像化、归纳等,我昨日与今日读完了联结力这一篇章。
最有志同道合之感的是最近正在与学生利用4C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其中之一就是联系。这让我想到好的理论、方法都有共同之处,但要实践、反思、改进。
依改进这一话题,我在阅读此篇章时正好也解决了我这段时间内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建立有效的联结,书中给了很多很好的实践。首先教师示范自己的联结,然后学生实践,你的联结可以是文本、故事情节、人物、书中插图甚至感受,学生使用同一本书作联结,再在自己建立联结的部分贴上便利贴。贴上便利贴之后,教师再次朗读书本同时念出教师与学生写的联结。当然,在此刻,我们无需担心是否影响了阅读的进度,因为你的重心不在这里。最后,我们把所有的便利贴贴在一张大纸上,请学生试着扩展联结,思考我们的联结哪些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那些是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或世界。
当学生完成了这些联结之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一本最能建立联结的书籍,利用便利贴在引起自己思考的部分做下笔记。最后将笔记成文。
在我看来, 书中的这些步骤很具有操作性,让学生清楚地看见自己思考、阅读的过程,有效推动阅读。但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也有一些问题:
1、课时:目前,我一周一次三十分钟的阅读课,如果按照书中的方法实践,课时蛮紧张。得想出更有效率的活动策略。
2、哪些书能一节课全班阅读完毕并且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需要教师好好寻觅一番。方法:可否与图书馆联系拿到学校的中文书单?网上是否有合适的PPT资源?
3、下一期阅读,我想全班共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散文、短篇小说,是否可以与推动联结的这一阅读策略有效结合?备课时间也很少,哎。徐徐图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