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位妈妈,自小生命呱呱坠地以来,就深刻的认知到“妈妈”并不那么简单,要做一位周全、平衡、自信、开心的妈妈更不简单。
新手妈妈的头一年大概伴随着产后抑郁、产后恢复、哺乳、角色定位和反思、工作和家庭之间平衡的挑战、思量和行动。“妈妈们”对人情、世事的看法、视角、思维也与之前不大相同,妈妈能用更加细腻、审慎的眼光和情感洞察人生和世界。在奶粉、尿不湿安全、食材选择和加工、环境污染、喂养等问题频现的情况下,妈妈为孩子做的每份决定都需百般思量。
2
纯母乳喂养的初衷在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也在于增进婴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符合国人集体性焦虑的黑色星期五、双十一、双十二疯抢奶粉看起来合情合理,进口奶粉宣称最接近母乳,然而母乳的智商被许多人忽略,甚至毫无所知,恨不得立马给宝宝奶粉。而我知道面对漫漫母乳之路,接下来一两年不能睡整觉,我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不只如此,还不能长时间出门,在外头两三个小时是一个奢侈的行为,和许多妈妈们一样,我遭遇着奶涨无处挤奶的困惑。无论公司、公共场所、甚至是医院,都没有哺乳室,即便有,也只是两三个位置的一间简陋、卫生条件差的小房间而已。
3
国家规定产假128天,之后重归工作岗位,我也成了一位背奶妈妈,平均三小时一次挤奶,公司没有相应的私密场所,只能在工作间隙小心翼翼的提着吸奶器和储奶袋走向卫生间。卫生间实在不适合背奶妈妈实施挤奶,天知道那里有多少细菌在活动、飘移。
一次去三甲医院给孩子复诊,中间孩子嗷嗷待哺,我找了个稍微人少的地方,但内心仍旧感觉不自在,哺乳应该是私密且受到尊重的行为,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定位的城市,却没有为这种普遍且必需的行为做功能性考虑。城市设计、企业、社会组织应该将哺乳室设立考虑进去,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来考虑,将女性、孩子与这座城的关系连接起来,可以说,为一个城市的妈妈和孩子们配备一定的哺乳室是一座城市的素养。
4
2016年6月5日,上海市第一家母乳库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揭牌启用。这是极好的消息,为那些缺乏母乳喂养的婴儿祈祷。
“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之内宝宝最适合的食物,特别是对早产儿来说,越早产的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越是不成熟。而早产儿的母亲,往往由于生理上还未准备好泌乳,没有奶给自己的孩子吃,这时候我们就特别盼望有个母乳库。”
“除了早产儿,另一种无法用奶粉代替母乳喂养的宝宝是患有疾病的孩子,比如患有短肠综合征、各类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的婴儿等,这类人群非常需要母乳。”——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龚小慧
然而,院方表示,上海市首个母乳库的启动经费由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承担,但后续的运行及管理费用仍不明。不知道母乳库今后的命运,只希望它能给更多生命提供更多营养,提供更多人情味。
5
在国外,母婴室就像洗手间一样普遍,走在大街上,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在日本,就有规定“婴儿逗留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场地必须提供母婴室。”
国外母婴室的设计别具一格,育婴设施完备(换尿布台、沙发座椅、微波炉、免费尿布、恒温热水等),既有人情味,又富有隐私。在加拿大,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人权的高度。育婴室包括试衣间模式、宾客休息室模式。在英国,育婴室舒适、经常人满为患。当地的母婴组织呼吁普及母婴室,让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我坚持母乳喂养,我需要母婴室。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心愿,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愿这座城市给更多妈妈便利和归属,愿这座城市给更多小生命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树 妈 说
本文不是母乳教,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对母乳喂养十分坚持的话,婴儿护理无需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找到适合自己和宝宝的喂养方式就好。国内母婴室的缺乏是可圈可点,放眼望去,医院、机场、公园等,凡是亲子可以到达并游戏、学习的地方,就应该设置母婴室或哺乳室。
注明: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更改,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