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李渊和赵匡胤、朱元璋同为开国皇帝,为何前一组庙号为“高祖”,后一组庙号为“太祖”呢?
“高祖”和“太祖”两种庙号的区别是什么,古人又是以什么标准给皇帝起“外号”的呢?
其实,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对于古代皇帝的称呼,主要有四种:尊号、庙号、年号和谥号。
接下来,我们分别说明四种称呼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尊号
古代的皇帝们都非常潮流,当别人还在为取名叫“狗蛋”还是“二狗子”的时候,他们觉得应该给武功盖世的自己再添一个名号——尊号。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 ,有地皇 ,有泰皇 。 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从上面这段资料中,咱们可以看出来,尊号的作用就是给自己和先祖起一个响亮的外号。
2、庙号
关于庙号,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皇帝被供奉在庙宇中,所用的称号。
这个庙号有两个特点:1、庙号是先帝死后,由他的后人供奉他时所起的称号;2、庙号并不固定,后世的皇帝可能会加封别的庙号。
在起庙号的时候,开国之君叫“太祖”“高祖”,继位者称“宗”。
这“太祖”和“高祖”的区分,在于开国之主可以称“太祖”,其中功劳较大的可以叫“高祖”。
3、年号
清朝的时候,皇帝还有一种以年号为称呼的叫法。
所谓年号,指的是新帝登基时,为了和先帝区分开,另起的名号,用来算自己在位时长的。
4、谥号
谥号这个是死后,后人根据他的功绩起的名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杨广便有两个谥号,一个是隋明帝,另一个是隋炀帝。
谥号就和庙号不同,它也可以由其它朝代的君王命名,只是可能就没有那么好听了。
了解到四种称呼的区别和各自适用的环境之后,咱们再来看关于刘邦、李渊、赵匡胤和朱元璋庙号区别的问题。
首先“高祖”的庙号是从刘邦开始论起的,在他之后到宋代为止几乎开国之主们,都会有某高祖的庙号。
不过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高祖”的庙号泛滥开来,很多功劳并不配称呼自己为“高祖”的人也用了这个庙号,就破坏了开国君主中“功大者”为高祖的规则。
到了宋代,他们在为赵匡胤起庙号的时候,想起了刘邦的另一个庙号“汉太祖”,于是,他们又以太祖作为开国之主的庙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高祖”和“太祖”作为开国之主的庙号,并不是宋代才兴起的,而是同样起源于刘邦。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