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十大优点
一、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虽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
二、中国人喜食粗粮,而美国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 三、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美国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人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四、中国城乡居民都喜食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美国人对此却往往“敬而远之”。
五、中国人饭后、迎客都沏一杯热茶。喝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相反,美国人喜喝的咖啡,却有可能提高血脂并刺激心脏。
六、餐毕,中国人爱吃点瓜果,而美国人往往再加一份甜食。瓜果自然要比甜食更利健康。
七、中国人大部分家庭习惯于每天买新鲜食品,而美国人喜从超级市场一次性大量购回,然后每天食用冷冻食品。美国人食用的罐头食品(含种种不利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及腌腊食品(含有多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5倍和6倍。
八、中国菜名多富吉利色彩,席间互说祝福话,餐毕往往心情愉快、心情放松。
九、中国人用筷时需动用数十条肌肉和10余个关节,因而称之为“健身活动”并不夸张。
十、中国人用餐时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能起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
中国人有句俗话:药补不如食补。这就说明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饮食的结构。尽管有些人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也尽可能把饮食安排得好一些 ,而经济条件好的人就会在饮食素质上下更大的功夫。这样,久而久之,饮食活动就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出现了社交礼仪食俗,岁时节日食俗、信 仰食俗、婚丧食俗、寿诞食俗和生育食俗等。
社交礼仪食俗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交往方面。亲朋好友之间交往最多,每到亲 朋好友遇到重大事情,如生孩子、乔迁等,总是要送些礼物去,而主人首先想到的是给客人吃些什么?喝些什么?尽可能把饭菜安排得丰盛此些,让客人满意而归。谈买卖、作生意也习惯于边吃边谈,饭吃好了,生意也就谈成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待客的饭菜也各有讲究。 在北京,旧时待客吃面条,意思是请客人留下来,如果客人住下,就请客人吃一顿饺子,表示热情。探亲访友送礼物讲究“京八件”,也就是所谓的八样点心。 在中国南方的有些农村,客人来了,献上茶后,立即下厨房做点心,或是在水中煮上几个鸡蛋,再放上糖。或是先煮上几片年糕,放上糖,给客人先品尝, 然后再做正餐。
在东部的福建泉州,要请客人吃水果,当地叫“甜甜”,就是请客人尝甜,而且还要在水果中放有柑桔,因为当地话中的“桔”与“吉”是谐音,有祝贺客人吉利,生活得像柑桔一样甜。
在宴请客人时,各地也不相同。北京最低档是二八席,就是八碟八碗。碟为凉菜,碗为热菜。中国北方的黑龙江地区待客则是上菜必须为双数,也就是每种菜必须是双数。另外,在有些地区,要有鱼,意思是生活有余。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宴请之一就是因为婚姻而引起的种类繁多的饮食活 动,如提亲饭、相亲饭、订婚饭、婚宴、回门饭等。其中以婚宴饭最为隆重、最讲究。比如,中国西部的陕西省有些地区,婚宴的每道菜都有含意。第一道菜是 红肉,用“红”表示“红喜满堂”;第二道菜为“全家福”,是“合家团聚、有 福同享”的意思:第三道菜为大八宝饭,用糯米、大枣、百合、百果、莲子等八 种原料做成,其含意为白头偕老、百年合好等。在东部的江苏农村,婚宴讲究十 六碗、二十四碗、三十六碗,在城市,婚宴同样也很隆重,这些都含有吉祥如意 的意思。 寿宴则是给老人祝寿的酒席,其主食为面条居多,又叫长寿面。在中国东部杭州、江苏北部一些地区,一般是中午吃面条,晚上摆酒席。杭州人在吃面条时 ,每人从自己的碗里夹一些面条给寿星,称做“添寿”,每人必须吃两碗面条, 但忌盛满,以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