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因为心灵上的一些苦,对佛学和哲学很感兴趣,依稀觉得那就是通往幸福和平和彼岸的一条明路,哲学的一些句子,佛学的一些要求都是非常直接,清晰而正确的,似乎只要奔着那个目标走就可以。
可惜本身的内在体系就是超我比较强,或者说追求完美的个性,不知不觉我发现,对佛学和哲学的一些执念反而变成我的另外一个目标,成为束缚我自己的一个新的锁链,是啊,我就是那种容易把种种东西变成锁链的人呢。
比如说,当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明明感受到了被忽略,被剥削,被贬低,我还在想,也许是我的“爱”不够多了,也许是我失去平等心了,然后我就自然而然想去责备自己不够爱种种了,再然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用佛学或者说更高的“道德观念”在绑架自己,或者说用自责的方式来防御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出现,不想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的确是无能为力的,没有学透的过程中,只把1,2个定义拿到自己原有的自发行动中去运用了,明明就是被忽略,被剥削,被贬低了啊,我可以愤怒,然后去觉知那个愤怒,我可以恐惧,然后去觉知那个恐惧,而不是马上用各种概念去消弭掉自己的那个始发的感受,却不知不觉导致继发的问题,把自己活生生的困在里面,真相就这样被掩埋。
所以啊,精神分析中,对各种情绪的接纳和看到,对各种防御的定义和理解,是修行过程中帮助我们看清自己,促进一些改变习性反应的的拐杖,如果没有这些,仅有一个修行的目标,很容易仍然把那些零散的鸡汤和认同的某些要求,纳入到习性反应当中,对于书读的不够透彻,修行还不够的情况下,真的会容易越来越糟糕啊,而我只是如此平凡的一个人,现阶段其实需要许多的拐杖和工具才行。
所以,这也是精神分析,或者说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需求,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修行的方法如此个人,无法阐述,但是我们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点点变好的体验,我们也需要旁边有个足够的陪伴,足够的滋养,去接纳自己所有的“恶”,“不好”,“不完美”,从小被教导适应社会的规范的一切框架,又要重新去打碎然后再建立自己更为灵活的适应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