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第一课2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624天。2021.11.08

    1.SFBT偏人本主义派别,认为个人对自己这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最重要。

    2.SFBT相信过去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与未来。所以“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3.复原力。对地震后人群心理的调查发现,同样受地震的影响,有些人并未接受心理辅导,仍然过的很好,而且从这个经验里帮助自己成长。所以就发现人身上具有疗愈力、学习力和复原力。

    4.咨询不走单一路线,而是将各理论流派、技术的大融合。以服务对象为考虑,可以思考,设计一个帮助流程,比如对家暴的来访者,如果与他聊早期经验,他就不理你,所以先不说他有问题,从读书会开始,学习什么是家庭。然后第二阶段用“焦点解决”,探讨例外、建立关系等;第三阶段,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挑战他的非理性信念;第四阶段才做家庭治疗这块儿。

    5.东方哲学的人生无常,对于SFBT就是改变随时在发生。改变的因素非常很多,同样问题的发生也有很多因素。

    6.咨询师语言要精准。咨询师靠语言工作。训练语言的精准度。我听到、感到到转成语言表达给来访者。语言的内容里面要多注意优势部分、动机的部分。SFBT的语言有暗示的作用。比如,如果有一天你能够走出先生的外遇的阴影的影响,你希望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即暗示来访者是有可能走出来。暗示倾向与其优势。

    7.SFBT看问题的同时,更看重来访者的正向、优势、资源和力量。当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正向、优势、资源和力量时,再回头看问题时,就会与之前有不同,最大不同是更有控制感和力量感。

    8.与问题共处。咨询更多的时候不是协助来访者消除或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接受和面对当下的困难。让来访者尝试着做一些事情,让可能性提高一点点,帮助来访者面对他不想面对的结果。

    9.解决之道。以建构“解决之道”,而非问题解决;“解决之道”在个人的经验之中;咨询的重点之一,辨认与强化潜在的“解决之道”;问题不见得能够被解决,“解决之道”可以尝试被建构;使用发展“解决之道”历程的语言;谈论解决之道,将促使当事人有主控权;“解决之道”具有个性化。

    10.目标架构。负转正(不要到要),抽象转具体。有时候从问题转目标都需要好几次会谈,如对丈夫外遇来谈的妻子,在转目标时,可以问“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与婚姻是你想要的样子,说说看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11.可能性。可能性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性是有依据的,看到了一些线索,线索来自于优势导向,动机、过去的成功经验等。SFBT走的是可能性的方向。

    12.一小步。指两次会谈之间可以试试看的一小步。一小步紧扣来访者想要的方向,扣着来访者告诉的有效的方法,扣着来访者优势,先做什么可以稳住,不至更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