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的一个夜晚, 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 既是床铺又是书桌。 桌前, 有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 “红糖够不够, 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 儿子应声道: “够甜, 够甜的了 ! ” 谁知,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 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 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 原来, 年轻人竟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这就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故事, 也是“真理之甘”的缘起。
电影《望道》。 影片片名源自陈望道之名,也透露着“守望信仰大道” 的深意。 陈望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修辞学家, 也是我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 的第一人。
影片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线索, 塑造了 20 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 他们正青春, 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 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 作为一部致敬信仰之作,《望道》 向百年前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致敬, 也是向所有昨天和今天的“正青春” 的信仰者致敬。 100 年前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 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 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 民族、 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 无畏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
《望道》的播出,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百年前青年的精神状态, 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看完电影, 我不禁感慨。“百年前的星星之火, 汇成漫天遍野的火海。”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又充满了信仰的力量和火热的激情。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