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的转业申请得到批准,年底即将正式脱离部队,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想。
首先,有一种未实现自己愿望的失落感。想当年,十八岁,正值少年壮志,怀着读军校当将军作人中豪杰的理想,弃笔从戎。岁月匆匆,如马驹过隙,一转眼,在部队摸爬滚打十六年了,其间酸甜苦辣,可谓一言难尽。入伍前的宏图大志不能说完全没有实现,考上了军校,当上了军官,从农村娃变成了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在父老乡亲眼中,是很不错了,但离我的初衷毕竟还差得好远啊!三十四岁的军官,老一代的革命家这个年纪当上军长的都有,林彪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师长。当然跟那个英雄辈出的战争年代是没法比的,可是跟我一起毕业的军校同学,有的副团级已干了几年了,好多也是营级干部了,大把的都早就调副营了,我可能是升的最慢的那一批了,还是个老正连。要离开部队了心中总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男人没有成就感是最大的悲哀啊!回想97年军校毕业后没几年,惊恐地发现理想跟现实的差距确实太大了,和平年代因素、官场规则、专业限制、综合能力素质等等原因,让我当初的万丈豪情渐渐消失,觉得将军梦只能是个白日梦了,想转业的想法那时就有了。
其次是一种对军营的留恋感。现在终于填了转业表,可以脱下军装,离开生活了十六年,把自己最火热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的军营,回地方工作了,心中不留恋是假的。多少次不眠之夜,军营生活的一幕幕,象电影片断一样在脑海中闪现。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在回忆中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军旅生涯十几年,扑救山火,助民植树,修路清淤,抗洪抢险,练兵比武,训练拉练,野外驻训,大型演习,虽然记不清经过了多少回,但总难忘和战友们在烈日下一身汗水搞队列或光膀子在海上进行泅渡训练,晒脱三层皮是常事;还有在暴雨下进行射击考核,个个淋成落汤鸡;在火海中扑救山火的危险夜晚,大家都变成了“烧炭翁”;难忘演习中队伍摩托化行军时长长的队形,在湛江实弹射击时炮火轰鸣,地动山摇;忘不了每年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战友们帮忙扛枪背包,徒步行军中同喝一壶水;忘不了野外驻训拉歌比赛中的军歌嘹亮响彻九宵……最难忘九八抗洪,多少个夜晚,我们仅下垫一块塑料布,上盖一件雨衣和衣而卧在长江大堤上,以及洪峰来临时战友们在浑浊的滔滔江水中与洪魔搏斗,难忘抗洪胜利返营时湖北人民挥泪夹道欢送的场面……说不完的风吹雨打,道不尽的风餐露宿。军营生活艰苦,但苦得值,在苦中我们强健了体魄,坚强了意志,锻炼了能力,铸造成真正的男子汉,这正是“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原因所在。而且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回想起来总有种自豪感在心头,大家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同甘共苦,同训练同战斗,在火热艰苦的军营生活中建立了久经磨练的深厚的战友情,这种感情和军营火热的生活都令人难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老兵退伍都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战友分别时总忍不住心酸流泪,以前总对要走的战友说:珍重啊,以后多联系,兄弟!毕竟是共同生活了多年的战友啊,从此一别两茫茫呵。现在我要离开部队了,回望走过的路,一份依恋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是对父母的愧疚感。自古军人忠孝不能两全。总记得当兵走的那一天,体弱多病的母亲泪水涟涟,叮嘱我到部队好好干,硬是从床上爬起来送我出了家门,不善言辞的父亲,一直默默地送我到镇上,当汽车开动时,他跟着车跑,拼命地向我招手,我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寒风中飘动……十六年啦,我牢记父母的话,在部队努力工作,我现在的成绩也许让两个老人感到宽慰,但他们听我说要转业时,表现的非常惊讶。我现在的官儿多大他们并不清楚,但在两个老人的心中,能在部队长期干下去就肯定有前途,要转业那就是没前途。面对父母的失望,我愧疚啊。另外当兵这么多年我还没有尽什么孝心,使我更愧疚。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任务多,干部探亲休假制度落实不好,我当干部九年,探家总共才两次,每次都没超出一个月时间,而当兵的儿子回家,父母总是象对待贵客一样地伺候着,弄好吃好喝的,反倒比平时更累。我呢,每年只是给他们一点点钱用,他们总是不要我寄,在父母心里,只要儿子在部队有出息,比什么都好,他们多吃点苦都值。前年我把父母接到部队来住过两次,带着母亲到惠州市几个大医院看病,给她老人家买了两样医疗器材,总算是尽了一点点孝心。现在我转业啦,又不能回到他们身边工作,只能希望以后常回家看看,弥补当兵时没尽到的孝心。最后是一丝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欣喜兼忧虑感。欣喜的是,地方工作生活比较轻松自由,不象部队那样辛苦受约束,可以和家人团聚,较好地享受生活。忧虑的是,在部队工作了十几年,习惯了部队的生活,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职位,而现在人三十好几了,要回到地方一个全新的环境工作,可能要降级使用,一切要从头来过,工作要重新学习,人际关系要重新创立,从部队出来带着一种失落感,来到地方工作又将如何呢?前途是个求知数,不能不感到一丝忧虑啊。当然,有这些感想都是人之常情。一个即将退役的军官,曾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也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铸造成一块有用的钢材。退伍不褪色,受党教育多年的军人,无论到哪里,都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想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少计较个人得失。到地方新的工作岗位上后,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生活,挑战新生活,吸取过去成功的经验,还要加强学习,不断创新,面对困难,继续发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的革命精神,力争在地方的经历建设中做一个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