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之碎碎念

无戒学堂IP营第三季打卡第64天,字数1959字,累计122989字


农历二月初三,万物复苏,昆虫出动,今日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相传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归结为一句话:春回大地,陌上花开。我们常说到的“春有百花开”,到惊蛰之后才算是正式开启。“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春天,已经在等我们了。

今天惊蛰,今天也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1963 年,平度县实验小学(我的母校)的少先队员积极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与东关村63岁的五保户姚奶奶结成了帮扶“对子”,不间断地照顾姚奶奶的起居生活,给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几代少先队员接续照顾姚奶奶38年,一直到2001年101岁高龄的姚奶奶去世。

1975~1979年,我也曾有幸成为学校“学雷锋小组”的一员,参与照顾了姚奶奶四年多。


礼尚往来

一大早朋友就给先生打电话,说是好久不见,沉寂了一个春节,昨天龙抬头,今天惊蛰,怎么说也该动一动了,中午几家一块聚聚,也算是相互拜个晚年了。

十一点十五分,正准备出门,先生的电话响了,“在家呢,就是在家看看书,不能总出去出去瞎呼呼,嗯嗯,你们先在外边玩着,以后有时间找你玩。”

放下电话,先生嫌弃道:“不是我说他,真不要脸。”

虽然已经预料到是谁,我还是确认了一下,“是恁干兄弟?”

“不是他又是谁!”先生没好气地说,“他说跟他媳妇在外面玩,问我在哪,干什么,其实就是到饭点了,找地儿吃饭。”

W是比先生高一级的学长,当年在学校里因为是老乡,关系处得比较近。后来两人先后回到县里从事公安工作,关系更加亲密,W对外称他们是干兄弟,说得久了,也就成了真的了,不过我总觉得那就是玩笑话而已。

参加工作至今三十五年,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断,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先生对W的一些习惯和做法越来越不能苟同甚至是反感。

W多年来有个习惯,就是他自己从来不请客,别人一请客就麻溜去,而且去了后毫不客气径直坐在主客位置,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吆喝着喝什么酒、点什么菜,那些东西的价格自然都是极美丽的。

2012年之前,请客还不需掏私人腰包,可2012年之后尤其是近几年,请客都是自费了,他仍然延续以前的做派,一瓶红酒几百块,一瓶不够来两瓶;一条大的好鱼几百块……一顿饭下来一两千,请客的人心里在滴血可面子上还要笑容灿烂。先生背地里说过他好多次,可是下一次依然故我。

去年他从副局位置下来了,找他办事的人少了,请客的自然也少了。他就主动去找老下属或旧相识玩,到了饭点也不好意思赶他走啊,干脆就请客吧。

先生经常在半上午或半下午接到他的电话,“在哪里?怎么吃饭?有叫你吃饭的没有?我也去……”要不就干脆直接明了:“怎么你也不请我个客?”

W还有个习惯是赴宴时两袖清风,离开时雁过拔毛,尤其是去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绝对不能空手离开。我曾多次听他说过,“我走的时候如果不拿点东西,就会觉得自己丢了东西。”

看好什么张口就要,一点都不知道啥叫不好意思。记得多年前在酒店吃饭,吃煎牛排有提供不锈钢刀叉,他就问服务员是从哪里买的他要去买,请客的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赶紧跟酒店商量着买两套宴席结束后赠送于他。去别人家吃饭,人家养的花,他要;人家的心爱之物,他要;甚至一瓶已经开封的蜂蜜,他也要,反正只要不空着手就行。

春节期间朋友请客,因为他跟先生的关系,也喊上了他,所有去赴宴的都或多或少带了礼物,只有他空着手,“我平常不跟他打交道,就不用拿东西去了。”他跟先生如是说。

你既然不跟人打交道,又为什么去吃人家的请呢?难道就不知道还有个礼尚往来之说?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意思是说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节贵乎有来有往,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合乎礼数的。大到国与国,小到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礼节上都应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W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根本就不遵循礼尚往来,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人心,现在大家聚会都很默契地将他忽略掉,他却还浑然不觉,想想真是可悲可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