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最后一天,一觉醒来,像是斯京要在赶在立冬前换上冬季制服似的,窗外的一切已经被白雪覆盖,准时而应景。去往教学楼的路上,积雪深及鞋面,低着头拖沓着脚步,像是在四五年前,高中清晨上学时,闭着眼踏着夹杂金色银杏叶的雪道那样,一步一步地感受脚下那种嘎吱嘎吱的感觉。
一恍惚在瑞典三个月过去了。
冬天来了。
时节变化之时,大概是人思乡最心切之时吧。在北航的时候,每年冬至,都要排起长长长长的队伍来吃一口饺子,虽然打心眼里没有信过不吃饺子会掉耳朵的传闻,但是总是要充满仪式感地夹起一个饺子,郑重地吃下去,像是给耳朵买了份保险一样安心。出于同样的仪式感,和小伙伴们讨论了很久立冬该吃什么,虽然得到的结论是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这一所有节日普适准则,但也没打算当真去弄俩饺子整仨元宵。而真正到了立冬,下午四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昏暗中坐在床边,啃着橘子刷着朋友圈,离家的小伙伴秀饺子,帝都的小伙伴秀蓝天,看到这些,一股自怜的乡思就莫名其妙膨胀起来。左思右想之后,决定炖一锅羊肉来开启这个冬天,没有什么比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更适合这飘着雪花的冬夜了。
裹起厚重的衣服踏着雪,去超市买了小羊排外加一大块羊楠肉,超市大胡子大叔虽然不会讲英语,但还是很nice的帮我切好了羊排。回来的时候捎带买了萝卜板栗和啤酒,炖在一起不要太美好。炖锅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把自己想吃的食材一股脑全放进去,且不管它们在锅里如何互相争锋融合,最后炖出来都会是暖融融的一大锅。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文火(文电?)炖煮,一锅热腾腾的板栗萝卜羊楠煲就出锅了。炖到半透明的萝卜掩藏在一层薄油掩盖的汤汁下,吃进口中烫的呼哧呼哧,在羊肉味的映衬下本来并不喜欢的萝卜味也显得柔和了好多。腐竹则是吸足了汤汁,一如既往的饱满而嫩滑。原本稍显肥腻的羊楠肉,肌肉间脂肪已经全部被熬进了汤里,像是熬的很到位的红烧肉,可比起肉质稍显粗糙的猪五花,此刻的羊楠更加绵软丝滑,舌尖感受着羊楠整齐的肌肉纹理和肌层间滑爽的薄膜,丝毫没有肥腻之感。栗子并不像是想象中土豆那般绵软而充满汤汁,反而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格调,咬开一颗,嘴中弥漫的香甜成了一个巨大惊喜,栗子特有的酥糯温润和丝毫不抢眼的香甜,竟比羊肉更胜一分温暖。拨开表面薄薄一层羊油,充满香料气息的水汽氤氲升腾,此情此景,哪里顾得上为窗外风吹雪花飘神伤,全部心思都在这让人吃到汗流的羊肉汤锅上。
不过仔细回想一下,到这个以肉桂卷鲱鱼罐头和肉丸子闻名的国家以来,吃西餐的次数屈指可数,反倒是各式各样的中餐家常菜试了个遍。像是小伙伴说的,我成了他们走向西式生活的最大的阻碍。学习生活交流,各个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隔阂,可以很好地适应这儿的环境,唯独饮食,就从来没有过去改变饮食习惯的念头。不仅是我,所有离家千里的小伙伴都极尽所能地去复刻、回味家乡的味道,想必那个每天敞着大门熬咖喱的印度小哥也是同样的想法吧。
不管身处世界上哪个角落,当味蕾被那种熟悉的味道挑动的那一刹那,当花椒的麻鲜、大料的辛甜、辣椒的焦香,同其他各式调料在国内跳动、融合,渗透皮肉深及骨髓的时候,心就瞬间回到了一直魂牵梦绕的故土。不管心走多远,胃都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
以上都是前言,正文由此开始。。。。。。
教学部分:把羊楠切块同羊排一道洗净,冷水入锅煮开飘沫,捞肉洗净留汤备用,热锅入油炒香豆瓣酱和大料香叶花椒辣椒,再把肉扔进去加生老抽和料酒。由于没有料酒,只好用啤酒代替,啤酒泡沫就像此刻心情一样咕嘟起来。然后就是把它们加入羊汤里小火慢炖。大概一个小时的时候,扔进剥好的板栗和切成半月形的萝卜块加盐并继续炖煮。又是半个小时,加入泡好的腐竹炖个十来分钟,一锅板栗萝卜羊楠煲就炖好啦!
路人内心OS:我羊肉都买了你给我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