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传统年俗的“破五”,是我日更习作第42天。
“破五”也称为“赶五穷”,即赶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把“五穷”赶走,一切崭新。
按风俗,黎明即起,燃放鞭炮,打扫卫生,煮吃饺子,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我比平时起的早,不能放鞭炮,就用手机音乐鞭炮声代替;公公在院里打扫卫生,收听着昨天刚加入的樊登读书;我在厨房做菜,煮饺子,破五的早餐要有仪式感。除了大年初一,就是“破五”的仪式感了;初一是“过年”,破五是“送年”,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了。
打扫卫生,是“破五”的主要习俗。吃完早饭,收拾停当,上楼打扫卫生,收纳所有垃圾,下楼出门扔到垃圾点,意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轰出家门,离我们越远越好。
做生意开店铺的在大年初一起开始关门(特殊例外),在正月初五开市。有“财神圣日”之谓,在这一天开市意为招财进宝。
准备开车返回市区,公公走出长长的过道,送到门外街道停车处,待我们汽车发动行驶后,才转身离去,我很感动。
81岁的公公为人善良忠厚,不多言多语;年轻时在单位曾任一把手,工作敬业,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觉悟高,口碑好。每年春节放假,我们回家住上五六天,他非常顺从我们,不管吃饭品种还是生活安排,我们说什么是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征求他意见,都是随从。虽然是我们回到家,应该融入他的生活,可他只要我们回来,就融入我们的习惯;不挑不拣,不唠不叨;打理自己,讲究卫生;勤快爱动,和善温和;爱好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好奇心强。就在昨天,我听樊登讲书,他随口和我讨论两句,我欣喜,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加入读书会,答复后我缴费,儿子帮助爷爷注册,正式加入读书会,我很高兴。有这种学习精神,他的晚年生活会很幸福,不用我们过多操心。
保姆早饭后已回来操持家务。他送出我们老远,能感受到他的恋恋不舍和对孩子们的期待,我懂的。
回家的路上,和儿子聊到爷爷,突发奇想一个计划,手机录访爷爷,整理记录爷爷有意义的大半生。
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好评如潮,昨天儿子在网上购买了今天下午4点20的电影票。返回市里,老公已做好午饭,吃过饭午休一会儿,驱车赶往恒大电影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核查健康码,测试温度,登记信息等,进入影厅,按照疫情防控比例要求,观众已坐满70%。
环顾影厅环境,幕巨厅大,干净舒适,比起我们小时候的露天电影院,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感叹国家的日益强盛,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物质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带来精神生活的极高享受。
观影前,在《今日头条》看了影评,“感人”是主题词,所以准备了一包面巾纸。前多半部分,喜剧色彩较浓,逗人欢笑,背后有着深刻含义。后少半部分,对母女之间关系的深度和思念的真挚深刻进行阐释,没有了喜剧色彩,增加了感人成分,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一张面巾纸足矣。理解贾玲非常用心地用电影这种方式纪念她意外离世的母亲,当然这种方式既有可视性,又有影响力,意义深远。尤其面对今年疫情来袭提倡“就地过年”的特殊春节,这部电影勾起了人们对妈妈的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回忆,是票房飙升的重要原因。
对于五十多岁的我,经历了母亲的年迈离世,经历了告别与思念,经历了深度思考和痛定思痛,渐渐明白了“死”的涵义和概念,“生”的意义与“大爱”,反而觉得对母亲的思念更加“长情”:活着的人,当然包括我,身体健康、乐观向上,做有意义的事情,积极地活着,就是对母爱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