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深刻表达了他在国家沦陷、亲人离散背景下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描绘国都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将景与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悲痛和忧虑。同时,诗歌也展现了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当时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杜甫被俘并囚禁在城内。他目睹了长安城的残破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以“国破”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沦陷的残酷现实。然而,尽管国家破碎,山河却依然如故,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城春草木深”则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内的荒凉景象。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此时的长安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一片死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人格化。诗人因为感伤国家的时局而流泪,看到花也仿佛在为国家的命运而哭泣;因为怅恨离别而内心惊悸,听到鸟鸣也仿佛在为人们的离散而惊心。通过这种拟人的手法,诗人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痛和忧虑。
“烽火连三月”说明了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争期间对亲人的极度思念和渴望收到家书的迫切心情。一封家书在此时显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因为它承载着亲人的平安和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由于忧国忧民、思念亲人,诗人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而短小,几乎无法用簪子来束发。通过这种形象的描写,诗人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全诗通过描绘国都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将景与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全诗仅四十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诗人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