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日常生活里的智慧之光————读孙婷散文集<三二物 半生事>》

日常生活里的智慧之光——读孙婷散文集《三二物 半生事》

◎雁城雪 

看到书名,我想,散文集《三二物 半生事》的作者该是一个性情温婉且极具生活气息的女子。翻开书页,果是如此,手串、平安符、小包、红裙、护手霜、口红、指甲油、防晒物等女性钟爱之物款款而来。在忙碌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忽略一些细微而重要的物事。这本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孙婷散文集《三二物 半生事》恰好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用精炼灵动的文字为这些物事赋予了生命。翻开书页,上篇《我有一瓢酒》约有四分之三的内容,记录着作家孙婷的日常生活;下篇《草色年年满故城》,书写她所处古城西安的过往和当下。无论生活还是历史,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智慧都在闪闪发光。我们常说,时间是一把筛子,会筛去一切浮华和虚假,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智慧和感悟。尤其是步入中年,那些曾经的经历、社会的磨砺,都如同一块块磨刀石,将我们的心灵打磨得更为圆润和深邃。“我们都成了别人的指路人”,这句话是谁说的我已忘怀,但我深知,它确实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无尽的韵味。它既是对人性的描绘,也有对生活的注解。年轻时,我们因为阅历和经验的欠缺,不免会迷路。当然,我们不觉得自己迷路了,反而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面对现实版的“南辕北辙”,如果有人伸出援手为我们指明方向,那么,这位指路人无疑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对这样的指路,年轻人多是不领情的。只有等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别人的指路人。孙婷就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变迁,她在《护手霜》中写道:这摆脱与回归之间,我绕了一大圈,方才晓得,人生的道理其实就那么多,试图摆脱的,最后往往成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早年,母亲为她指路,她认为那是过时的一套。如今,她已为人母,将自己当年不屑一顾的道理捡起来,成了孩子的指路人。孩子会听吗?作为过来人的我们知道,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然不听。我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在他们眼里也是过时的老一套。只有当他们上了年纪,才会不自觉地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新的指路人。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当是如此。孙婷是智慧的,她在与社会的碰撞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她在《平安符》中写道:人到中年,各有各的忙碌,各有各的心事。工作的烦心、生活的焦虑渐渐比朋友见面更让人牵肠挂肚。当年我们曾探讨人生,可人过四十,才发现人生无需探讨,因为我们每天经历的,都是人生。该是有怎样的生活感悟,才能写出这样的金句呢?这种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句子在她的作品中俯拾皆是,比如《鞋垫》中:也许世间事、世间物都如她一般,抵挡不住时间的刻刀,一到一刀刻画,周而复始,最终将物事刻画得支离破碎。她擅长运用拟人的修辞,就像散文《烤箱》中,她临时起意,充当媒婆的角色,将本欲与蔬菜搭配的香肠改为香肠配孜然粉,留下蔬菜形单影只。这种俏皮,让人忍俊不禁。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孙婷以她的生活作为视角,将日常之物作为书写的载体,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个故事之中,或温馨感人,或发人深省,或倾心一笑……无论是她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纠葛,还是与朋友之间的友情碰撞,亦或是她审视历史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琐事之中,孙婷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具象,让我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生活的真谛。她通过文字告诉我,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悟,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此外,《三二物 半生事》还体现了孙婷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她的笔下,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就像《奶茶》中所说:生活实苦,人类创想出各种甜食,也许是希冀以此对抗汹涌的苦吧……奶茶是年轻人戒不掉的瘾。戒不掉的,不是奶茶,是对甜蜜蜜的幸福的期盼。她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无疑为我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生活智慧。掩上书卷,时间的钟摆好像拨回到了2023年6月,我看见那个戴着眼镜、穿着碎花裙的苗条女子,在西安的夜幕下盈盈而立。

刊发于《宝安日报》2024年6月4日副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